正文

目标、绩效与价值(9)

战略管理:现代的观点 作者:任浩


二是界定目标体系的覆盖范围。目标体系的覆盖范围包括纵向的目标大小和横向的目标范围。目标大小是目标制定中的核心问题,过高的目标或过低的目标都会影响到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愿景在某种程度上界定了组织在一定期间内的发展方向,为组织目标的细化提供了指引。例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我国发展的长期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因此而提出了“三步走”的分期目标。目标范围界定了目标应涵盖的内容,与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紧密相关,而使命是企业业务范围的综合反映。因此,企业的目标范围必须与企业使命相统一。例如,海信的3C(通信、消费电子、计算机)使命界定,明确了目标设置应限制在这三个领域内。

(2)协调个体目标

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个岗位都有各自的目标,由于目标体系是由总目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在分解的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没有注意到目标之间的关系,而使某个或某些分目标偏离了组织航向。而愿景与使命犹如企业的导航图,时时刻刻引导着组织各方以愿景的描述为导向,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当由于某些运作流程中的短板限制而影响到整个组织运行时,愿景与使命能够激励相关人员不断改进工作机制,以更好地协调整个组织的运作,实现组织的愿景。同样,当每个员工心中都有明确的愿景与强烈的使命感时,他们就能主动控制成本,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景与使命在协调个体目标上的作用,还体现在二者对个体利益的协调上。企业是各种利益个体的组合,利益各方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目标而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运作中来,或者作为顾客而参与到产品价值分配中。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了不同的期望、不同的努力程度、不同的发展方向,并最终导致个体目标的不一致。这有可能会使组织成为利益纷争的战场,严重制约组织的发展,并导致组织失去前进的方向。愿景所描述的未来图景是企业每个员工、每个利益相关群体所向往的,它超脱了物质利益的范畴,是企业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因此它具有比物质利益更大的诱惑力和感染力。愿景和使命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组织的利益纷争,解决组织个体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应该指出的是,愿景与使命作为企业战略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高层战略思维的具体化。企业高层需要把这一战略思维推广到组织的各个角落,使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利益相关者都能够理解并接受组织的愿景和使命,并真正以此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南,否则,很难起到协调个体目标的作用。

(3)促进目标实现

愿景与使命陈述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其感召力,它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斗志与潜能,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借助愿景与使命,组织成员可以清晰地看到组织的未来景象,并且这种景象振奋人心、让人向往,它代表着组织各方的利益,可以为每个组织成员带来满足感和荣誉感,使组织成员能更紧密地凝聚到一起,并且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就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愿景与使命,用以解决组织激励与目标实现问题。通过愿景引导,在组织内部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创造出独特的愿景文化。这种文化是学习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诱因和动力,并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2.目标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1)目标有助于明确责、权、利

企业开展绩效管理,首先必须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而这集中体现在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上。当责任没有具体到个人,而是集中在集体层面,个人将不会主动去承担。他们可能会认为别人没有尽全力,因而自己也不会过多地付出努力。这种群体惰性必然会导致组织效率低下。这要求我们在绩效管理中,应当把员工的角色定位摆在关键位置,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评价个人努力程度的标准需要指标化、数量化,以便更科学地衡量员工绩效。通过目标的细分,使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对自身工作的细节和要求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据此形成个人的计划性文件,作为未来工作的指导和依据,从而进一步保证工作效率与效果。总的来说,目标的深度分解与细化使结果管理转化为过程管理,让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形成工作中的激励要素。同时,目标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组织高层的监督与控制,从根本上保证目标的实现,并创造更好的绩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