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内有很多像黄益铫这样的温州煤老板。一位姓何的温州老板,原本是在温州经营服装生意的。2003年下半年,同乡告诉他说,去山西投资煤炭利润更大,于是他放弃了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服装生意,投资2000万元,跟朋友一起买了一座小煤矿。收益果然很快就有了,到2005年的时候,他已经收回了投资成本,剩下的事,就是等着赚钱了。他说:“温州投资煤炭的老乡,赚钱都快赚疯了,大家都说这是难得一见的开心投资项目。”
对于煤炭投资的高额利润,一些温州煤老板毫不隐晦:“不瞒你说,当时我承包的这个煤矿即将枯竭,我根本没有投资多少钱,不到两年就赚回了所有的钱——你问我为什么投资一个即将枯竭的煤矿?只要我还能开采一两年,我就不会赔,因为你根本不了解这里面的利润。山西的煤炭300多元一吨,而每吨煤的开采成本基本都在30元左右,可以净赚两三百。我这个小煤矿,即使一天只产煤300吨,我一天也有6万多元的利润。”
在煤矿投资最辉煌的时候,说温州煤老板整天都在忙着数钱,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很多时候,煤炭还没有开采出来,客户的钱就已经先打到账户上了。这么好的生意,谁能经得住诱惑呢?
煤炭投资有这么高的利润,使越来越多的温州人慕名前来。截止到2006年,大大小小的温州煤老板不下2000人,在山西的任何一个产煤地带,都有温州煤老板的踪迹。山西市场,几乎已经成了温商的天下,路上驶过去一辆高级轿车,轿车的主人,几乎可以肯定就是温州煤老板。
然而,有巨额利润的地方,往往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对煤老板来说,最受影响的莫过于发生矿难。2003年,中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矿难死亡人数的80%左右。随着山西煤炭事业的蒸蒸日上,这个数据还在逐渐上升。于是从2008年开始,山西开始着手整顿小煤矿,对于那些安全设施不够的小煤矿,采取强制性的关闭措施。
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意味着温州煤老板再也不可能像2006年时那样肆无忌惮地赚钱了。尽管如此,很多温州老板并没有想过撤资,毕竟这里面的利润太大了,毕竟煤炭就像粮食一样,是国家工业发展必不可缺的能源。再说了,他们当初承包矿井的时候,都与山西政府签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合同,不可能就这么轻易撒手。
因此,对于山西政府整顿煤矿这件事,他们也只是采取加大投资的措施,让自己的煤矿更安全一些,更有发展空间。即使如此,山西省仍在出台各种整顿煤矿的政策,地方政府每年都在发放文件,要求各煤矿提高安全水平、提高煤矿产能。每发放一次文件,这些小煤矿就要停产一段日子,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重新进行安全整顿。另外,每发生一起矿难事件,所有的煤矿都要停产接受一次检查。
停产的日子,也就是高投入无回报的日子,复工的期限遥遥未知。温商已经面临着极大的投资风险,但他们仍然在耐着性子坚持着,只要可以继续生产了,就马上以极大的热情重新投入到煤矿生产中去。
但2009年不可避免地来了,随着《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及资源权价处置办法》的出台,温商不得不泪洒山西,挥挥手告别煤炭这个肥沃的金钱王国。有的温州煤老板不甘心就这么离去,硬撑到最后一刻,与当地政府谈判、交涉,直到山西各地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他们才拿着微薄的损失补偿费,离开这个伤心地,离开他们投注了大量心血的小煤矿。
人们只惊叹于温州人的有钱、温州资本的雄厚,却很少像温州人这样乐意顶着巨大风险做生意。对温州人来说,“平安二字值千金,冒险半生为万贯”。在强烈的赚钱欲望面前,一切风险都是值得的。俗话虽然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人们却不愿意听它的下半句“一分冒险,一分成就”。正因敢于顶着风险做生意,温州资本才有了今天的壮大,才有了今天的声势。
在山西煤炭上的这一次投资失败,虽然让很多温商“欲哭无泪”,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此就胆小得不敢做生意了。只要有利可图,只要看到高额利润,相信将赚钱当做“信仰”的温州人,依旧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争咬最大的那一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