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但又至关紧要的软件内容。无论是上海的陆家嘴,还是北京的金融街,大量资源流入而铸就的高楼大厦等硬件,实际上就是被美化的房地产开发罢了,而在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等软件的投入方面重视不够。如果只需通过房地产等硬件投资就能打造现代化的金融中心,那么阿联酋的迪拜也许已足够条件挑战纽约与伦敦,甚至有理由取而代之成为国际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了。
第二,金融系高端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化的经济结构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现代服务业在GDP中占很高比例,通常在70%以上。而金融业就附加值而言是服务业中最重要的板块之一。此外,金融的发展往往需要相关服务,如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和IT等专业服务体系的配套、支持,因此,金融能刺激推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并具有产业集聚催化剂与领头羊的作用。目前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显然,发展服务产业不能只靠开餐馆、小店铺之类传统服务业,而是要重视发展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业,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必须有现代化的教育制度与人才制度作为前提。金融的元素是金融资本,但更重要的元素是人力资本,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纽约与伦敦的金融业集中了全世界一大批学历最高、素质最好的专业人才。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业是美国一流大学商学院毕业生的首选行业。
与制造业不同,就竞争力而言,劳动力成本对于金融业发展不是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在海内外成功上市,其股票甚受市场追捧,但其投资故事亮点里并不包含低廉的员工成本这一条。恰恰相反,投资者担心的是中国银行机构员工数量过于庞大,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换言之,投资者并非只关心银行的绝对成本水平,而是更关注成本与收入比、资产回报率与股本回报率等指标。
鉴于人才对于金融业的重要性,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教育体系发达与否,因而也间接衡量该国教育体系的质量水平之高低。除了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金融人才数量与质量,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也受金融机构自身人才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制约。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无论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国有控股或参股的比例越高,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挽留人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就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如果中资金融机构的人才制度、薪酬激励政策与内部文化不具吸引力,一流人才就可能流失到外资金融机构。归根结底,金融体系的效率与竞争力取决于优秀人才,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制度与人才制度。
回顾中国近代史,富国强兵,必须有西式银行,而金融业最关键的还是人才。这一点,早在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先驱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郭嵩焘等人就认识到了。没有一套能真正培养、吸引、挽留和激励世界级顶尖专业人才的机制,这恐怕至今仍是发展中国现代金融服务产业的一个根本障碍。
第四,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必须以有效法治环境作为基础。与传统工业或商业活动相比,金融活动更为复杂,面临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更大,金融交易合同的条款也相应更加繁琐。这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必须对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确保金融交易合同的执行)有足够的信心。例如,居民在银行存款是最简单的一项金融交易,但如果银行不能保障存款者资金的安全,并且让存款者无条件按自由意愿取回自己的存款,这个国家的银行体系就不可能稳定,更谈不上有效率地发展了。如果一项简单的存款合同是如此艰难,那么更为复杂的金融衍生交易就更是难以完成。所以,金融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要求很高。
财产权利的保障,交易合同的贯彻遵守,司法程序的公正与效率,破产机制的运作,债权人利益与投资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