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太摩登是最危险的。你很容易转瞬之间就过
气了。
——奥斯卡·王尔德
讲述流水别墅的历史一定得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入手,因为他早就构思了这么一座翱翔在瀑布上的别墅,那时候老考夫曼还不敢设想在熊奔溪依样造房子呢。但是我们这个故事里的赖特,却不是后来众口一词夸耀着的那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他这位建筑师在大萧条时期饱受折磨,倒是全靠着他最著名的建筑给了他生机,正如那座建筑从他的身上汲取生机一样。
1959年,赖特以91岁高龄去世,当时他依然很活跃,名副其实地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到那时为止,他自我磨砺手艺的历程已经超过了70年之久,其间他盖成了四百多座建筑,未建成的方案数目还要再翻一番。在建筑历史上,他的事业真是无人能够望其项背。画家完成的作品可以比建筑师多一千倍,因为布上油画不用花多少时间,需要用的钱就更少。建筑师却正好相反,要用尽了他们的无数才情和客户的无数金钱,才能做成一件重要的作品。
因为赖特活了这么久,我们就会觉得他的事业永远是一路上升着的。但是他的事业之所以让人着迷,不是因为他获得了极度的成功,而是因为他有过一段蛰伏时日,在那些年里,他几乎没能盖成什么建筑,只是酝酿着日后将会用到的一些出奇制胜的想法。在这些想法中有一个孕育得最久,从1922年东京帝国饭店建成以后开始,一直持续到1935年设计出流水别墅。让赖特最感难堪的是这段不景气的后半截时间,在此期间,他只盖成了两座房子:1929年在塔尔萨市为他的表兄理查德·劳埃德·琼斯盖了一座别墅,四年以后又在明尼阿波利斯为马尔科姆·威利盖了一座别墅。
尽管赖特是艾恩·兰德(AynRand)在小说《源泉》(Fountainhead)里塑造建筑师霍华德·罗克(HowardRoark)时所依据的原型,在1930年代里,他遇到的困难却远比那个虚构人物的境况要恶劣得多。罗克也有敌人,但他青春尚在,还有远大前程可期。可赖特就不是这样了。到了1930年代中期那时候,赖特已经年近七旬(他出生于1867年,尽管他自己说是1869年),而且他的前程也和他的青春一样走到了尽头。他在建筑师和外行那里勉强还保住了点儿坏名声,却不是因为他曾在几十年前扮演过现代建筑开拓者的角色,而主要是因为他的脾气很坏,在没有新闻可说的日子里可以拿他来闲扯一下。
在1931年12月的《名利场》(VanityFair)杂志上,发表了约翰·库什曼·菲斯特(JohnCushmanFistere)的一段话,那些认为赖特已经完蛋的评论家们都是持这般看法的:
尽管如此,有很多人相信赖特先生的天才不仅局限于建筑师的角色,他们为了证实自己的意见,指出了他独特的个性,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实则是,要想支持他五花八门的理论,他设计出来的建筑可算是够少的。即使是他最热心的门徒也很难列举出他的实际成就:拉金工厂、“日本的那个饭店”,还有在纽约市从来没有盖成的钢和玻璃的住宅。要说他是一位建筑理论家呢,赖特先生算不得出众,可要说他是一位建筑师呢,他却没贡献出什么作品来供人做个比照。1
到了1930年代,甚至赖特的许多崇拜者也听天由命了,觉得他的确是退出了现代主义的舞台中心。1936年,纽约市的建筑师哈罗德·斯特纳(HaroldSterner)不得不承认:
在欧洲,沙利文和赖特都是鼎鼎大名、受人尊敬的……但这两个人几乎都没有什么机会来实践他们的天才,现在,沙利文早已过世,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就快濒临他的事业末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