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博弈产业链(3)

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中国流 作者:熊焰


日本是第三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二次大战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上魔术般地建立起一个经济强国。日本国内资源少,就从全世界进口原材料;而它在本国内生产出的产品,又外销全世界,一进一出中,日本尽得其利,经济快速成长。

据统计,1965—1971年,日本主要制成品的产量增长占全球产量增长的比重为:钢铁占54%;造船占54%;汽车占46%;电子机械中的民用产品占90%。在主要工业产品中,1980年日本的汽车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位;1982年机床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位,1983年机械动机产销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日本的半导体工业尤为发达,美国一家报纸曾援引一位军事工业专家的话说:“如果没有日本的微型电子产品,美国就不会去打海湾战争。”至此,日本被世界推崇为新一代的“世界工厂”。

但日本的机运并不如前两任“霸主”那么好。日本在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达到了辉煌顶点,此后就开始遭受经济危机的困扰,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呈现疲态,停滞不前,对世界制造业的影响力开始减弱。此刻世界的目光开始转向东方的另外一个国家——中国。

就在西方世界普遍出现经济发展乏力、市场前进速度明显放慢的时候,中国开始异军突起,在世界市场中崭露头角。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GDP迅速增长,各类制造业的规模急剧扩大:从耐克鞋到芭比娃娃,从纽扣到集装箱,从打火机到电视机,中国在许多吃穿住用等方面的产品生产量已当之无愧地居于世界第一位。日本通产省在发表的“白皮书”中声称:中国已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这一观点即被许多媒体引用,大为褒扬,以至越传越广,最后连中国自己也默认了这一称号,接受了这顶金光闪闪的“冠冕”。

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而已。

2. 美丽的误会

按照人们传统上对“世界工厂”的认知,一个国家一旦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也就意味着它成为了世界上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成为新一代的工业霸主。历史上获得这一冠冕的,不过仅英、美、日三国而已,连工业实力十分强大的德国,也未敢加此殊荣。中国一直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但以目前的制造业实力水平而言,距离这种境界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单从产品制造的数量上看,中国已算得上是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制造的各类产品产量,已占到全球产品总量的近30%。但尽管如此,中国却依然算不上是一个制造业强国。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迁,今天对一国制造业实力的评判,已和历史上对英、美、日等国的制造业评判标准有很大不同,“生产规模”一类的指标已不再成为衡量一国是否称得上“世界工厂”的标志。而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推力就是“信息革命”,这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工厂”的判别标准,也改变了对“世界工厂”的定义本身。

“信息革命”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它的出现像一场力量无与伦比的飓风,扫荡了市场中的藩篱与鸿沟,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佛里德曼的话讲:从此,“世界变平了”。信息革命算得上是人类继工业革命后的又一划时代变革,正如工业革命发生后,世界就逐步从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化社会一样,信息革命后,世界也就从工业社会步入了“后工业社会”(也有人称为“信息社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