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陷落困局(2)

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中国流 作者:熊焰


尽管中国的玩具具有如此大的生产规模,在世界玩具出口市场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但让人惊讶的是,中国在世界玩具产业链中竟然处于毫无主动权的位置:中国企业出口到欧美市场中的玩具,绝大部分都是由“美泰”这样的美国企业销售,产品打的也都是国外品牌的旗号,中国玩具既无自主品牌,也无自己的技术标准,中国企业只是负责加工生产,出口金额虽然不小,但出口收益却仅限于微薄的加工费用。

张树鸿的佛山利达玩具厂,长期以来就是完全按照美泰公司的要求进行玩具的代工生产,如果此次不是美泰公司在事中公布出这批玩具的厂家名字,没有一个美国人会知道,自己购买的玩具是由一家叫“佛山利达玩具厂”的企业所生产。利达玩具厂所出口的产品,其所有的技术要求也全部是由美泰公司规定。正因为如此,这批玩具所出现的“油漆铅超标”和“磁铁易被孩童吞食”等问题,美国公司最后才不得已承认是自己的责任,“没好意思”推给中方的利达,因为利达完全是按照美泰的玩具设计要求生产的。

“美泰召回风波”让人们豁然明白:佛山利达玩具厂遭遇的事件,其实是中国玩具产业多年存在的隐忧,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只不过是落在了利达玩具厂头上而已。陷入困局的不止是张树鸿和他的玩具厂,而是整个的中国玩具制造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国,但如果企业出口的产品既没有自主的品牌,也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定价权与技术标准完全掌握在别国企业的手中,这种奇特的状况下,不出问题才是有问题的。中国玩具产业的“脖子”,其实已完全卡在像美泰这样的外方企业的手中,中方与外方之间,完全是一种“刀俎”与“鱼肉”的关系,中国企业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生死存活全在外方手中。

再推而广之,也非独有中国的玩具企业才陷入这样的困局,玩具业只是中国制造业中的一个极其普通的代表而已。实际上,中国制造业在大踏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已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个艰险的困局,而且所面临的困境比中国玩具业的遭遇更大、更深。

二、中国制造:立国之本

1. 无法拒绝的“中国制造”

2007年,一本书名为《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风靡一时。作者萨拉·邦焦尔尼是美国的一位家庭主妇,她在书中讲道:当一次圣诞节来临时,自己忽然发现,在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就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萨拉突发奇想:如果今后不再使用中国产品,自己全家是否还能正常生活下去?遂决定尝试一种生活——全家一年之内不买中国货,并将自己的问题和感受记录下来,进而诞生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这本书。书中记载:

2005年一年,萨拉全家开始不用中国货,与此同时,家里的生活开始变得糟糕无比——中国产的咖啡机坏了,就没有买新的,因为其他国家的产品太贵了;榨汁机坏了无法修理,因为必须使用中国产的刀片;喜欢做木工活的丈夫再也买不到工具,因为这些工具都是中国产的。一年终于过去了,这位家庭主妇最后在书中写道,“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当一个人站在商场柜台前,面对着10美元一双的中国童鞋和60美元一双的意大利童鞋时,显然,“我无法拒绝中国产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