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领导观念的基础——人与人性(1)

卓越领导者的智慧 作者:陈树文


(一)人与人性

《辞海》给人下的定义是:“能言语,会制造工具的高级动物。”这是对人的高度抽象。从领导活动的角度上看,人应该具体分解为三个界面:动物中的人、文化中的人和意义中的人。

1.动物中的人。人是高等灵长类动物,具有自然本性,即灵长类动物表现出来的动物本性。孟子说:人“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于安佚也,性也。”这种先天性因素就是人的一种本能,这和动物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作为动物中的人,首先作为肉体存在,这种肉体存在与自然界中的其他任何动物一样,有着本能的物质需要,也就是说人躯体的存在依赖于物质。韩非子说:“人无羽毛,不衣则不犯寒。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义利之心。”马克思说:“人只有解决了衣食住行问题,才能从事社会活动。”马斯洛说,人只有解决了第一层次的生理需要,才能上升到高层次的社会需要。邓小平讲:不讲物质利益,只讲精神激励,靠少数先进分子可以,靠广大人民群众不行。即使是靠少数先进分子,短时期内行,长时期也不行。为什么“不行”“也不行”,就是因为物质上的需要是人的第一性需要。梅奥说:“人是独特的社会动物。”

2.文化中的人。人是文化的沉淀。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纺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这张网就是文化。除自然本性外,人还有另外一种本性,即文化本性。文化本性的神经组织基础是第二信号系统,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正因为如此,文化本性也是人类所独有的。文化本性是人们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认识外部世界、认识自我的一种内驱性活动,主要表现为人们的文化创新力,以及有规划地对外部世界施加影响。生长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的人类个体,会受到某种形式的语言、符号、习俗、价值观念体系的影响。作为文化中的人,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心迹和思维,这就只有人有,动物就没有了。文化人类学者认为,理解人类本性及其生存与发展,必须理解他所处的文化环境和他自身具备的文化特质,只有了解和研究他所处的文化条件,全面分析这种文化的基本特性,才能对其有所了解。当动物在自然中生存和活动时,人则在文化中发展自己,人是“文化存在物”。因此谈到人,其前提假设就是一种“文化的人”。人必须处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不能和文化分开,只有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人才是人。文化层次是人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文化中的人不仅有物质利益的追求,更有精神上的追求。精神指数更是人生的境界,是物质代替不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