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西方的人性假设(3)

卓越领导者的智慧 作者:陈树文


4.领导者要善于了解和倾听员工的意见和要求,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同“经济人”假设的观点相反,“社会人”假设强调人的非合理性和情感的一面,人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动物,对工人劳动积极性产生影响的也绝不只是“工资”、“奖金”等经济报酬,工人还有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需求,如尊重、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而且人是在满足社会需求时才履行职务。领导者要和员工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给人们提供经济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满足。

“社会人”假设强调的是人的归属感,即社会需求。人在追求社会需求中有着承担责任的愿望,这是“为人”和“人德”;在工作中发挥才智是其本性使然,这是“人为”。马斯洛认为,实现人生最大价值是“社会人”的最大需要和最高追求。当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没有冲突时,人们乐于在工作中发挥才智,单纯运用外部控制是不恰当的,所以创造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工作环境是领导活动的重点。人是领导的关键,领导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的利益服务。“人本”、“人德”树立的是一种以德服人的领导观念。

从“经济人”到“社会人”的分析是对人本质认识的进步,使人们对人性的认识更加丰富深刻。人作为“社会人”对感情和情绪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但因此而否定人追求经济利益的一面是不全面的,毕竟经济利益所创造的财富是社会生活的根基,亦是人们基本的生活保障,过分否定则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三)“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是权变学派提出的人性假设理论,代表人物有沙因、史克恩、莫尔斯、洛希等人。“复杂人”假设认为,无论“经济人”假设还是“社会人”假设,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不适用于一切人。人本身是复杂的,在复杂的、不断变换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性来。人性中既有唯利是图、追求物质利益的一面,也有精神需要、追求社会责任、实现自身最大价值的一面。而且二者是个权变的过程,在物质基础很低的情况下,追求物质利益就是第一位的;在物质利益大到一定程度时,追求精神利益就成为主旋律。应该将“经济人”理论和“社会人”理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因此,第三种假设——“复杂人”假设脱颖而出。

关于“复杂人”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沙因在其《组织心理学》中做了总结和阐述,即:

1.人的需求是多样且因人而异、随发展条件和情况而变化的。人不仅具有复杂的需要体系,而且人的这种需要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且需要因人而异,需要的层次也不断改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