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后的印象,如果在1988、1989年前后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版,就有可能注意到日本经济的种种怪现象。我是法学部私法 学科的学士,关于经济学只是在进入大藏省以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依我看,就是取得了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的专家也未必读过金德尔伯格的著作。所以对1988年“内需的发现”这种天真的议论也没有一个经济学家提出疑问,后来直到泡沫以无可挽回的规模膨胀,国际论坛上才出现“泡沫”这个词。金德尔伯格的著述如果当年作为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推荐参考书,那么今天的事态很可能是另一副样子。
为什么金德尔伯格没有得到基本的重视?我的推断是,他的学问属于文献经济学范畴,在主流看来价值比较低。现在我超越偏见与诋毁,详细地说明他的假说,但主流经济学的世界也存在着地位的高低,都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抽象顺序。这好比以牛顿“万有引力法则”为顶点的古典力学体系,仿佛是现代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问逃脱不掉的宿命。
但是,在那么壮观的体系中,经济学的原点“实用性”却被排到了第二位。而最近,所谓“跨学科研究”盛行,经济学的主流也在一点一点地发生改变。还有,从象牙塔里投身到政策决策现场的经济学家也在增多,其中也不乏将政治经济学生吞活剥的教条主义者。如果对这种倾向加以注意,日本为泡沫所支付的学费或许能返回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