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很高兴能向中文读者献上《创意城市》的构想。将近二十年前,我们的城市正面临重建,并重新省思自身的角色与目标,而我最初就是为了响应那时欧洲所出现的戏剧性经济、社会及文化转变,才会开始谈起这想法。当我2000年着手写《创意城市》时,并没有想到它会发展为一种概念,甚至对许多人来说,成为一种观察城市发展的新方法。
我为中文版重写了一章序文,以使本书的构想能跟得上时代。我在其中说明了这个概念是如何产生的,也阐述了城市怎样才能发挥创意,来看待他们潜在的资产。
过去十五年来,无数城市已产生戏剧性的转变,而中国城市的崛起,更是这蜕变的象征。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面临主要因全球化卷土重来的活力浪潮的冲击和世界性城市位次的大调整而导致的脱胎换骨期。至于引领这波风潮的,则是那些跨国企业,有时甚至是建立了如触角般遍及全球的制造网和相关供应链的半国营机构。
在这全球性新动能中,无论大小城市,都需要由地区、国家与全球的观点,来重新评估和省思自身的目标、角色与定位。而这为城市从创意(creativity)、创新(innovation)、拥有资产,或缺乏资产等角度,来思考现今城市所面临的种种机会及问题,制造了特殊的理由。
如今城市藉由利用自身有形的硬性资产和无形的软性资产来相互竞争,同时适时地对它们加以协调,但鲜少有城市了解这点。而本书的目标就是要让城市拥有吸引力,制造丰富的联想和认同感,并掌握概况。
《创意城市》是本充满雄心抱负的书。此书应能启发大家在城市内藉由创意去思考、规划、行动,并启动创意工厂,以实现都市创新。此书写作的目标在于让读者觉得,“有为者亦若是”,继而在城市问题乍看无论多糟的状况下,对可行的创意、创新对策充满信心。而核心讯息在于,各城市正脱胎换骨以求尽善尽美。我们若继续依赖陈旧的智慧机制与心态去尝试解决城市问题,将遭遇相同的障碍。尽管有城市危机,《创意城市》仍对各城市抱持肯定的态度,因为这些城市为沟通、新创意与财富创造等提供了如此广大的舞台和机会。综观世界各地的城市,惊人的是,有很多普通人在获得机会时也会展现出领袖特质,成就非凡的事业。
《创意城市》横跨实务与创意,在某些部分又坦然展现概念,而这些概念对塑造我们的世界观,以及化繁为简,具有无限的力量。而要进行根本的改变,了解潜在的动能便举足轻重。这涉及以崭新的观点来看我们在解决问题、利用机会时,所运用的概念与逻辑。有些事可能是老生常谈,但未必得从城市的脉络背景来探讨,希望这观点能赋予本书独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