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点思考(4)

暗时间 作者:刘未鹏


5)考察一般性的思维方法。通过特例启发思考,通过试错寻找规律,通过泛化试探更一般性命题,通过倒过来推导将问题进行归约,通过调整(分解、删除、增加,等等)题目的条件来感知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和结论的联系,通过系统化的分类讨论来覆盖每种可能性。

6)好题目举例。烙饼排序问题(考察特例启发法及观察能力)、Nim问题(还有简单版本的取火柴问题,烙饼排序问题和Nim问题可参见《编程之美》)、9公升4公升水桶倒6公升水的问题(考察倒过来思考问题的能力)、9点连线问题、6根火柴搭出4个面的问题、“木板”问题(考察思维定势,此外《心理学与生活》的第九章也有好几个经典的问题)、许多数论问题(观察能力、演绎能力、归纳能力)。

而坏题目呢:

1)好题目各有各的好,坏题目都是相似的。

2)举个例子。一个人住在一栋非常高的楼上,每天早晨他乘电梯下到一楼,出门上班。但晚上回来之后却最多只能坐到一半高度的楼层,剩下一半只能走楼梯上去,除非是下雨天。问为什么。这个例子据说不少人小时候在脑筋急转弯里面做过,但我很怀疑正常人是不是能想出来。这个问题的问题在于他需要用到千百个有可能与问题有关的性质中的一个,而且这个性质还根本无法通过对题目本身的考察得出来,只可能某天我们碰巧遇到类似的场景也许才能想到。知道答案的人也许会说答案很显然,但别忘了心理学上的事后偏见 — 一旦知道结果之后,所有指向结果的证据看上去都那么显然和充分,而同时所有反结果的证据看起来都那么不显然和不充分。譬如这题关键是要想到这人是矮子和雨天要带伞,也许你会说“只要考虑一下电梯的按钮面板就会发现了”,或者“看到下雨,那还不想到带伞么?”,然而这只是事后的合情推断。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这个故事中有数不清的因素可能会成为问题的解释,除非某天我们碰到类似的问题,否则大致也只能一个个穷举了去使劲往上凑,譬如除了身高之外还有:是不是瞎子、是不是聋子、是不是哑子、男人女人、什么牌子的电梯、大厦是哪种大厦?这些因素重要吗?不重要吗?最令人头疼的是,在不知道答案的时候,我们也根本不知道他们重不重要,一个出谜语的人可能从任何一个微小的地方引申出某个谜语来;更头疼的是,我们不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那些因素是不是也可能与题目的解有关。譬如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走进酒吧,问酒保要一杯水,酒保掏出一只枪,对着他扣下扳机;这人说声“谢谢”,走了出去。这些题目固然有趣,但几乎没有价值。

3)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问题跟著名的9点连线问题和6根火柴搭出4个面的问题(还有《如何解题:现代启发式方法》里面那个经典的“小球在盒内碰撞何时回到原轨迹”的问题)不同,后者的条件都在眼前,并且解的搜索空间无论如何很小,就看思维能不能突破某一个框框。而上面这些问题则是要人进行近乎不可能的联想。9点问题实际上是可以系统化思考解决的,但不公平的问题则像许多谜语一样,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出一个另一个人根本无法想出来的谜语,因为从谜语隐含的信息加上人可能从谜语中联想出来的信息,加起来也不足以构成解题的充分条件。这种情况下除非你遇到出题人在出题时的心理或所处情况,否则是无法解的。

4)最后,发散性思维其实是可以系统化的,参见前文“联想的规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