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真实纯净的民国小学生作文(2)

民国小学生作文:第1辑 作者:瞿世镇


我从1995年开始主编《萌芽》杂志,由此接触到中学生作文,对那些应试作文的八股腔深恶痛绝。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领导和教授们的支持下,在许多作家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倡导说真话,表达真性情,抵制教条和模式。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走出了韩寒等一批青年作家,出现了一大批学生非常喜欢的好文章,开始了青春文学的写作热潮,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学的作文教育改革。

但是,中小学应试教育的问题没有解决,八股文式的作文,依然源源不断。我除《萌芽》外,还主编着一本旨在教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杂志《略知一二》,就是因为在小学生作文中,问题似乎更加严重。

现在小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问题,是对小学生作文提出的所谓“主题明确”的要求。写议论文和一些应用文,固然要有主题,主题应该明确,但并非每种文体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写一件事情,能把这件事情表述清楚;写一个人物,能把这个人物叙述生动;表达情感,能够把情绪表达充分。写这些,都不是讲道理,也就是说可以没有主题。前面我举例的那篇民国小学生作文,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没有主题,却依然是好文章,好文字,因为它抒发了人的灵性。

我们现在选入语文课本的范文中,大量是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吗?曾经有过一个阶段,要求文艺为政治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文章,才要有明确的主题。说老实话,为了说明一个明确主题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充其量是二三流的作品。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可以读出一百种意思来,这才是伟大的《红楼梦》!我们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把论说文、应用文和散文、随笔、诗歌、小说煮在一口锅里,都要提炼出一个“主题”来;再转而对学生的作文提出“主题”的要求;更要命的是“主题”还要“正确”,否则就要扣分。其实,即便是讲道理的文章,主题正确与否,也不是轻易就能判断的,所以才要百家争鸣。只有在政治层面和某些道德层面,才比较能说清楚道理的对错。于是,为了说一个“正确的主题”,许多学生只好说一些毫无意思的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甚至说言不由衷的假话,说大人说的话,说国家领导人才说的话。这样的文章,会是好文章吗?这样的作文教育,不仅仅出不了好文章,还让学生误以为写文章是可以说假话的。韩寒说他第一次说谎是在写作文的时候,不是玩笑话。

我猜想,中小学语文教育对“主题”的要求,是来源于过去要求文艺为政治服务,要求文艺成为政治的工具。1984年在全国四次作代会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已经代表中央,对不符合文艺规律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作了新的阐述;文学界也早就从“主题先行”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了。但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似乎还在沿着“主题先行”的老路教育着千千万万青少年。

民国时期的这些小学生作文,当然还谈不上是很好的文学作品,毕竟它们出自刚开始练习写作的小学生之手。但是,因为没有所谓“主题正确”的要求,多数文章言之有物、情感真实,比我们现在的有些小学生作文,显得纯净纯真,像是孩子写的文章。让孩子诚实地表达,比让他们巧妙地表达,其价值当然是难以相提并论的。

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民国时期的学者、编辑们,为小学生编纂了许多优秀的教材和课外阅读书籍,那种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勤奋不倦的工作态度,让人既感怀钦佩,又自愧不如。广西人民出版社能够独具慧眼,从历史长河中破浪淘金,出版这套《民国小学生作文》,再现白话文初起时儿童写作的风貌,同时可看做当时初级教育的成果,意义可谓深远。我希望出版这套书,有助于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某些观念,让学生真正学会写文章。

赵长天:《萌芽》杂志主编,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新概念作文大赛”策划者,从1999年开始挖掘出韩寒、郭敬明等一批青年作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