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有很多人说到了盛夏季节气象台不敢预报高温,明明是40几度却偏偏预报37度,是一种故意隐瞒。
2004年春天,我的身边来了一个实习生,他忽然神秘地凑到我旁边小声说:“宋老师,你们到了夏天该怎么办啊?”他的话让我非常诧异。他解释说:“到了夏天,明明有40几度的高温你们故意压低,心里该多难受啊!”他的话让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其实这件事大体是一种误解。因为经常有报道说某市马路上70多度,BUS车厢里50多度,可是气象台只预报30几度,就连某高级领导也曾有手拿温度计放在地面上测得70度然后大骂气象台的真实故事。而误解就在于气温和地温之间的明显差异。
气温是指避免阳光直射,通风处,草地上,距地面1?郾5米的白色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为什么要用如此严格而苛刻的方式测量温度呢?是因为这样的温度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保证是该地区温度的唯一性数据。否则你说是70度,我说是50度,他说是40度——又该以什么作为这个城市温度状况唯一通用的依据呢?
当然,从预报的主观上也会有某些保守心态,比如气象上把35度作为高温天气的最低标准值,所以有人喜欢预报34度;40度也是一个心理门槛,于是有人喜欢预报39度,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记得2003年夏天南方的高温盛行,光中央气象台就创纪录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警报),但那个夏天关于气象台瞒报高温的呼声却是最高的,最后还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那段时间我起草了很多份技术层面的解释。而经过反复核查,各大城市的气温预报误差只有零点几度,很小。
在这个问题上,专业认识需要以人格和职业品格以及科学态度保证我们的诚实和相对精准。其实如果真有人刻意瞒报高温,我们肯定能够看得出来,而且决不会放过。在这样一个开放且趋于透明的年代,哪个领导也不会授意预报人员那样做,领导的智商和情商一般应该不会低到那种昭然若揭般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