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降雨预报,以世界先进水平而言,如果预报明天是否下雨,美国的预报错误率不到20%,但如果预报明天是否下暴雨,美国的预报错误率是78%。小概率事件更难以捕捉和测算,但往往造成深刻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恰恰是小概率事件!人们的质疑油然而生,可以理解。
火炉城市
曾有部分媒体从我《40度并非预报禁区》博文中转载“近10年省会级城市35度以上高温累计日数图”,以此作为“火炉城市”或“最热城市”的唯一评判依据进行报道,谈论哪个是最热城市,哪个需要摘掉(戴上)火炉帽子等等。
这些推论或许具有标题价值,但并无准确的气候意义。
所谓火炉,始于传说,盛于评说,并非来自于气象统计学的结论。著名的几个“火炉”城市,一方面,固然源于热;另一方面,更源于这些城市本身非常著名。实际上,还有很多可能不是火炉胜似火炉的“非著名”城市。
所以,实际上是不是什么“火炉”或者什么“最热城市”,并没有谁设定了什么严谨的客观标准。在火炉称谓流传的数十年间,也并没有综合性气象要素的支撑。关于火炉的传说,往往就把一个城市的气候过于脸谱化了。
左右人们炎热印象或体感的因素可能非常多,高温日数、高温的持续时长、极端最高气温、昼夜温差、日照、湿度、风等等等等。而且有着60年各种要素的气象观测数据,却单纯以10年高温日数判定哪个是火炉哪个最热,非常片面、缺乏公允。
比如有的城市容易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却很难超过38度;而有的城市35度以上高温日数虽稍少,但38度以上的比例非常高;比如有的城市一个高温日内只有5个小时超过35度,而有的城市一个高温日内有10个小时超过35度;比如有的城市尽管下午超过35度,但早晚非常凉爽,而有的城市日最高气温超过35度,连最低气温也超过30度,整日毫无清凉时间;比如有的是干热如烤而有的是湿热如蒸,感受完全不同。35度以上的日数远远不能代表全部。
所以,在此澄清一下:请勿望图生义、以讹传讹。作为媒体,您可以关注或者谈论,但千万别说是我说的。当然,减少误读和误解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更希望不去炒作城市的气候绰号。对于任何一个城市而言,没有完美无瑕的气候,只有会趋利、能避害并把气候应用和保护到最好的人。如何适应气候,减缓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也取决于人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