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资深记者向我抱怨:“这些年到很多行业做采访,最害怕的就是采访气象专家。因为一采访,就会发现,自己居然连最熟悉的天气都不懂了。什么叫严谨?严谨就是听不懂。”这段话我听懂了。能够让人听懂,是语言的第一生产力。
局部地区
什么是局部地区?有版本众多情境相似的段子:“老奶奶问孙子,局部地区在哪儿啊?天气预报整天说那里不是刮风就是下雨,那里好可怜啊!”调侃中体现着民意。局部地区类同于个别地区,并非指向性明确的特定地理区域,具有模糊性,是预测能力局限的历史产物。准确清晰,需要从减少“局部地区”做起。
预警
不谈预报预测,只谈预警。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据称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十秒到数十秒做出了地震预警。系统自动预警,不需要领导审批。对一个地方来说,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就是当地人们眼中的地震发生时间和生命可能终止的时间。
重要预警的价值,常常是以秒为计量单位的。
雪的预报
很多国家的天气预报同行都有这样的感触:冬天的第一场雪,预报准确率常常不及格。初雪,如同初恋,你很难确切地知道它哪一天翩然降临。初雪,或许是冬天记忆中最唯美的时刻。但,来得太早,是困扰;来得太晚,是折磨。
靠谱
预测需要准确,但某个孤立的准确结论往往是苍白的,恰如被认为不靠谱的人说了一句靠谱的话。
准确,是有依据的准确、可复制的准确。这一点要向孔明先生学习:既阐述理论的依据(隆中对、舌战群儒等等),也复制实践的神奇(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被人信服被人响应的准确,才能发散预测价值。
不耻下问
专家说,科学还无法预测地震。我们能够和需要体谅。但很多动物能预先感知地震,上苍造物时为它们内置了感知功能,鸡狗马牛蚂蚁青蛙蚯蚓……昂贵的仪器往往不高贵,低级的动物往往不低贱。
专家也需要俯下身来去“问”,动物们没有主动向他们汇报的习惯。“象牙塔”,不是出产象牙的地方。
报错
据统计,目前中国天气预报24小时晴雨定性准确率为81?郾3%。
国外同行有一句自勉的话:“我们准确得神奇时,人们记不住;我们错误得离谱时,别人忘不掉。”记得错误,这是理性的选择性记忆。因为如果反过来,才是最大的不信任:当你准确时,人们很惊诧;当你错误时,人们很漠然。每个职业都存在心态门槛。
气象微博
听到很多人说:各地气象台是最应该开微博的,这样可以随时记录、发布、沟通。目前为数不多的气象服务官方微博大多还是按传统预报时次将预报通稿粘贴到微博。不算织围脖,而是印报纸。很希望专业机构能够通过微博打造离人们最近的气象台。
为什么报不准
看到很多条围脖,是骂了或讽了天气预报不准,事后发现预报居然准了,于是向天气预报道歉。那么从事气象预报或服务的微博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没有播出时间时长的限制,可阐述原理和思维,可呈现局限和心态。预报很精彩时不避瑕疵;预报不靠谱时不避歉意。准确率满意度不仅在自己的纸上,更在众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