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丰田和本田之间的差异(1)

丰田领导者 作者:(日)佐藤正明


从全球范围来看,本田是最晚一个进入汽车行业的公司,但是通过不断的进取,本田很快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它的成功可以完全归于其创始人--工程奇才本田宗一郎和他的拜把子铁杆弟兄藤泽武夫,是他们之间的精诚合作不断地推动企业的发展。藤泽主要负责公司的财政和具体运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管理。在谈到他们当初是如何挣扎着筹措资金的时候,藤泽总喜欢感叹道:"在一开始,除了没有去抢劫和欺诈之外,我们俩可以说是用尽了你能想像到的一切手段。"在四处筹钱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大量的推广活动,向市场尽力推销宗一郎开发的汽车产品。

事实真相是,本田在最初成立时候主要是由两个当时完全独立的企业共同结合而成的,即宗一郎领导的"本田工业",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和生产,以及藤泽领导的"藤泽商贸",主要负责公司其他相关领域。因此本田企业一开始就职责分明,由专人来全力以赴地投入其最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其专才。宗一郎和藤泽不仅仅只是相互倾慕的对象,还曾经是市场上针锋相对的竞争对手,但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同一个梦想,从而为本田开启了一道大门。

宗一郎特别喜欢引用"世界第一"这个说法。他果然通过其摩托车市场的占有量打造了一个"世人皆知的本田"品牌,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把将本田打造成为汽车产业全球领袖的梦想这个重担交到了自己和藤泽的继任者身上。在本田比丰田更早一步地决心在美国俄亥俄州开始建立生产基地之后,公司第二任社长川岛清向一群新闻记者夸耀道:"通用公司不可能永远站在世界汽车行业的巅峰。终有一天,本田也会登上这个宝座。我们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就意味着我们向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即使到了今天,本田在美国市场的表现仍然比预期的要好得多。在美国市场推行本土化生产的进程中,丰田之前一直是本田的陪练,但是不久它就开始发力反击,一举超越了当时称霸美国市场的克莱斯勒,然后又把福特甩在背后。丰田的发展速度是如此的惊人,到2007年7月其乘用车的销量就超越了汽车巨头通用汽车。

尽管本田成为美国首位汽车制造商,开发研制了一款低排放量的汽车,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排放,使其在美国本土的汽车生产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但是它仍然落后于丰田。这除了归咎于两家公司规模的不同之外,还因为本田的企业品牌形象不够清晰,其光芒完全被丰田研制开发出的对付全球变暖趋势的有利于生态的汽车这一形象给遮掩住了。从现任本田社长福井赳夫为公司设立的发展目标的用词就可以看出它过于抽象、不够具体:"我们致力于成为在技术和品质层面,对全球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汽车生产商。"

从丰田和本田公司是如何选择高层管理人员这一点也可以一窥其区别。尽管没有明确地写入公司章程,但是本田通常习惯于选择那些具有技术专才的人进入高级管理人员行列。

"本田是一个生产型企业,因此它未来的社长必须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并且曾经当过本田研发部门的负责人。而那些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则能够给工程师出身的社长提供特别的支持和帮助。"

最早推行这一策略的不是宗一郎而是负责公司各个层面运营的藤泽。从宗一郎到赳夫,经历了六任社长,所有人都是工程师出身,更重要的是都曾经担任过研发部门的负责人。

持续不断地沿用工程师出身的人担任社长让宗一郎的想法得到贯彻,但是藤泽独有的管理模式可能被继任者们不断赞颂,但却不那么容易继承。这曾经导致了公司内部的一次权力斗争。本田的第四任社长川本信彦就曾经为了日本本土的销售问题与生产部门发生过一次极为激烈的争论,这种冲突最终通过把"藤泽商贸"合并进"本田工业"之后才得以缓解。从那以后,"本田工业"的管理层对公司管理的各个层面包括研发、生产和营销获得了全面的掌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