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节:新闻现代化的品种创新(3)

传媒竞争法则与工具 作者:张立伟


越发展,社会越成为复杂系统,小失误越可能酿成大意外,越需要风险警示来关注发展的代价,行使“纠错”功能。2006年,因影响景观、道路拥堵等原因,杭州有关部门拟取消电车线网,全市所有电车面临下岗。仅仅通报此事,那只是实录式新闻;但《钱江晚报》进而追问:若现有电车换成柴油车,每年多产生的废气要7个植物园来消化……这就上升为发展报道,它警示措施的后果!报道提出:环保与城市美观和交通,难道鱼和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吗?连续6天,报纸上开设市民意见PK台;网络版开启讨论区,设“民意投票台”;还举办一场由市民报名参加的“电车去留民间听证会”,通过网络视频直播……“保电”与“撤电”充分互动博弈后,杭州市政府广纳民意,留下了3条电车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论证人是“有限理性的”,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获得信息不完全;二是人的计算和认识能力有限。国家越发展,社会越复杂,人的有限理性就越突出。但人也是唯一能扩展有限理性的动物,即通过制度化安排——民主、法治、组织、秩序、技术等,让更多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减少出错概率或尽早纠错。发展报道的风险警示,以及像这次的搭建公共意见平台,按民主程序互动和博弈,都是制度化扩展有限理性的手段,它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还要起大作用。

历史贯通

发展是前后相继的过程,从历史纵深中更能看清发展。位于大连天津街中心地段的天和广场要拍卖,同城媒体大多发了动态消息。《大连日报》却上升为发展报道,除了告诉读者拍卖原因和底价外,还加上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改造如何渡过“冷点”期、恢复往日繁荣的历史回溯,然后对大连天津街的改造进行展望。题材不是独家,但当前事件与不同历史资料相联相通,处理肯定是独家,历史贯通的魅力就在这!

历史贯通也要有新视野。看了些新中国60周年报道,不少媒介在做“60年60人”,或60事、60书、60问等,老是这个思路,80年大概要做80人,“祖国万岁”要做1万人!——不在乎人数多少,而在“60人”中已经出现一个明显问题:某些领域人挤人,另一些领域又人迹罕至!一些领域“报道过度”与另一些领域“报道不足”同时存在。其实,像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60年这类重要时刻的重大盘点,要避免明显遗漏,基本考量就是全面覆盖现代化六大领域。

本书第5章论“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之“新闻与历史互渗”,分析了为庆祝深圳特区20周年,《深圳商报》推出160版的大特刊——《经典深圳》,以9个“故事”系列加1个“告白”系列,共10大栏目凸显深圳发展20年。有了现代化六大领域的新视野,我们仔细看看这些栏目讲了些什么?

《听当事人讲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政治发展,笔者注,下同);

《听先行者讲决策的故事》(政治发展);

《听亲历者讲敢闯的故事》(经济发展);

《听创业者讲奋斗的故事》(经济发展);

《听外地朋友讲深圳的故事》(社会发展);

《听新老客家人讲移民的故事》(社会发展);

《听特区人讲新词语的故事》(文化发展);

《听市民讲新生活的故事》(社会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