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6是UBS各业务部门的市场风险。
表1-6 UBS各业务部门的市场风险VAR(10天、99%置信区间、5年历史数据)
单位:百万瑞士法郎
UBS业务部门 VAR(2007.12.31) VAR(2006.12.31)
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 614 473
资产管理 3 10
财富管理及商业银行 3 5
公司总部 61 27
多元化分散风险效应 -93 -52
合计 588 463
资料来源:瑞士银行(UBS)2007年年度报告
投资银行部门不仅集中了大量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具有“长尾性”(Long Tail)。由图1-21和图1-22可见,尽管财富管理与商业银行部门的非投资级产品的占比接近30%,但内部评级10级以上的高风险产品占比不到2%;但投资银行部门不同,尽管该部门非投资级产品的比例低于财富管理与商业银行部门(在20%~25%之间),但风险等级在10级以上的产品比例却接近10%,投资银行业务的收入分布呈现典型的长尾特征。
统计学的规律显示,对“长尾风险”的监测,历史数据并不可靠,任何计量模型都难以准确预测风险,只能依靠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来控制最差情况下的风险损失。但由于管理层总有乐观预期的倾向,因此,“长尾”业务比其他业务具有更大的风险性,也常常成为集团内部风险的发源地。
图1-21 全球财富管理和商业银行部门的产品风险内部评级
资料来源:瑞士银行(UBS)2007年年报
图1-22 UBS财富管理与投资银行部门产品风险等级的分布
资料来源:瑞士银行(UBS)2007年年报P230
图1-23是UBS投资银行部压力测试下的收入分布。
图1-23 UBS投资银行部压力测试下的收入分布(99%置信区间)
资料来源:瑞士银行(UBS)2007年年报P251
风险的蔓延路径:内部定价体系的混乱
投资银行部门“长尾”风险特征使它成为风险的发源地,但如果风险只局限于一个部门,损失仍在可控范围内。遗憾的是,投资银行部门的上述风险特征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和其他部门的协作过程中,管理层的目光只盯在收益的分享上,很少有人关注风险的转移,结果随着投资银行部产品的转移,长尾风险从一个部门传染到另一个部门:投资银行 资产管理 财富管理。到2008年三季度末,公司手中的直接涉毒资产达到388亿美元,另有300多亿美元的ARS和其他衍生产品承诺,此外,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部门证券化出售的表外SPE多达13?000亿瑞士法郎,其中很多附有回购条款,一旦违约率触发回购条款,它们也将成为UBS的沉重负担。
(1)扭曲的内部定价体系
在“One Firm”理念下,集团内部各业务部门间经常发生产品或资产的划转,为此集团建立了一套内部定价体系,即通过内部定价机制来确定产品转移过程中,各部门的收益和成本。但在这个体系中,只强调了时间成本而忽视了风险成本:投资银行部门因其资产的交易性质,通常被赋予更短期的资金成本,结果内部转移中产品的成本更低、收益率更高,协作部门因此有了更大的激励来推销产品 扭曲的定价放大了风险。
(2)资产转移过程中风险分担不明
在资产转移过程中由于风险分担责任不明,导致资本拨备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