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土不服,消弭在文化融合中(1)

芯故事 心感动:英特尔企业文化的力量 作者:裴晓风


文化的差异、地域的陌生,让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很多跨国企业感到水土不服。随之,与英特尔一起来投资的公司大多选择了离开。而英特尔虽然还在坚守,却明显感到力不从心。此刻该何去何从? 

·Chengdu,Can do!· 

2004年 1月,成都高新西区,一片工地上临时搭建的办公室前,赫然写着“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厂项目冶几个大字。外面寒气凛然,而办公室里却是来往穿梭的身影,大家一边搬运东西,一边搭建简易办公场所。我们这群从东南亚地区、上海远道而来的英特尔员工,要在这个简陋的办公室里开始以后的工作。

我们是去成都的第一批员工。在这群员工中,我是资历最浅的一个。不久前,我在上海刚刚加入英特尔,然后就被派往成都,开始执行自己在英特尔的第一份任务。

我所在的部门叫公共事务部,也叫对外事务部,其职责是让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工厂能更好地反映政府招商引资的成果。而成都工厂,原本就是英特尔与成都市政府合作的结晶。

作为先遣部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可是一想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就一下子有了干劲。英特尔落户成都,当时在全国都是轰动性的新闻。成都在此之前都是作为一个文化城市出现,传统工业发达,而新兴产业薄弱。英特尔的到来,可以说把成都的产业结构提升了一个等级。

然而,文化的差异、地域的陌生,让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很多跨国企业都感到水土不服。随之,与英特尔一起来成都投资的公司大多选择了离开。而英特尔虽然还在坚守,也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何去何从?我们在焦灼的同时,意识到了文化融入的重要。

为了让英特尔尽快融入本地文化,大家不断思索、各抒己见。最后,我们决定专门为工厂创制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成都有悠久的文化,并一直保有积极向上的内涵,我们把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质和英特尔文化中的 can do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英特尔成都工厂的特有理念———Chengdu,Can do!

通过集思广益,把“Chengdu,Can do!冶翻译成“成都,都成冶后,这一理念收到了非凡的效果。工厂也通过各种活动推动这一口号的贯彻,一方面更加尊重当地的文化,反思和改变企业行为方式,比如要求每个员工注意言行要符合当地习惯,与政府、社区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另一方面,我们也以自身的行动去影响社区和合作伙伴。

渐渐的,通过这些措施,“成都,都成冶与成都厂一起深入人心,获得成都各界的高度认可。

在成都的尝试,让我们深深认识到,一个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要在当地取得成功,软环境与硬件建设一样重要。但是软环境建设更困难,更需要用心。因为软环境涉及医院、幼儿园、学校、服务设施等生活方面,也包含对经营方面的影响。一个工厂拔地而起只是一个工程问题,但是如何在公众与政府的整体规划中获得一席之地,却是更大的挑战。

后来,随着大连工厂的开工,我被调到了大连。在大连我努力把成都的经验带到工厂,也进一步贯彻和体会了英特尔企业文化核心之一———致力于将当地习俗和惯例融入本土企业,让每一座工厂都展现出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文化风貌。 

·将“安全冶融入每个细节·

在英特尔,令我感到耳目一新的,还有独特的“英特尔的安全文化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