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南怀瑾在讲佛经中的“因缘”时说:“佛经上称我们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娑婆两个字的中译就是堪忍。这个世界缺点很多,没有一个人生是圆满的。”按照佛经的说法,娑婆世界是三千世界的总名,娑婆,意指缺憾、堪忍。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缺憾和苦难,而人只有以此进行磨炼,孜孜向善,才值得赞叹。天堂虽然美好,却因没有比较而无所称赞,身处其中未必能体验其中之美;反之地狱则是另一番景象,天天水深火热,忍受苦难折磨,也谈不上梦想美好的东西。
只有在娑婆世界中,有善有恶,苦中有乐,才能让人看到希望,从而激发人的意志,走上奋斗的道路。
人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奋斗去达成目标,因为不圆满,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完美;而当一个人完美无缺的时候,他自己也觉得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人生因为不圆满,人们才有追求梦想的热情,也只有接受人生的缺憾,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并为之奋斗,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如果你早上醒来,感到自己还不够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感到自己要做些什么弥补缺憾,这应该是件值得欣慰的事。
缺憾在所难免,对此,智者早有所知,甚至刻意追求不圆满。日本有一派禅宗就奉行“不圆满”的道义,他们在挥毫泼墨之时故意留下几处败笔,意在暗示观者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将这种理念充分发挥的一个人就是日本东照宫的设计者,他觉得自己的作品天衣无缝,简直可以说是太完美了,他担心这样有违天意,就故意将一根横柱的雕花刻反了。这种做法虽然有些偏颇,有点极端,却也印证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古训。
有时,完美并不一定代表幸福,相反,它可能是可怕的。世上的事物某方面若是太好,另一种概率就会在负极聚集,因此有“物极必反”的说法。大文学家苏东坡希望达成这样一种圆满:鲈鱼无骨海棠香,而现实中却是:鲈鱼味美却多刺,海棠花艳却无香。世界往往因为不圆满才和谐,人生因为缺憾才真实。刻意追求圆满,反而容易被其所累,掉进“圆满的陷阱”。
魔术逃生大师胡汀尼身负绝技,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破解无论结构有多复杂的锁,而且屡试不爽。为此,他甚至向人世间挑战说:我能在60分钟之内打开任何一把锁。这让一个充满智慧的小镇上的居民知道了,于是决定给他苦头尝尝。小镇的人们筑造了一座极其坚固的铁笼子,配上一把超级铁锁,从外表看就觉得它复杂无比。逃生大师接受了挑战,他自信满满地发挥起他的绝活,用让人眼花缭乱的工作手法向这把大锁发起攻击。时间一分分过去了,30分钟,45分钟……可胡汀尼就是没有听到所希望的、锁簧弹开时“啪”的那一声响动。他更加紧张了,但仍旧不死心,60分钟过去了,锁仍然没有反应。胡汀尼绝望了,他决定放弃,于是疲惫地靠在铁栏门上休息,却只听“吱”的一声,铁门被他一靠竟然打开了。事实上,铁门一直没有上锁,超级大锁只是个骗人的摆设。因为没有锁上,所以也不可能打开,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是追求一小时开锁的完美,胡汀尼也不会心无旁骛地执著于开锁而忽视细节,他只是被“圆满”锁住了心而已。
现实中,人们买股票时,总想最低价买进,最高价卖出。即使在股价均线以下捡到了便宜货,可一旦到了卖股票的节骨眼上,他们又想:再等等吧,明天出手可能赚到更多的钱。但市场不会尽如人意,往往让这些人将已到手的赢利又乖乖地还了回去。反之,你今天以高价买入一只股票却在后几天一直下跌,也可能你以看似吃亏的低价出手,回头一看恰是免于套牢的明智之举。
人生也是如此,诸多不确定性,决定了没有谁能做到完美,保证利益的绝对最大化,人生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修正的过程。执著于完美的人,即使在一时达到暂时完美,但必将在长远上因小失大。
另一方面,人们往往知道完美的好处,却很少懂得不圆满的妙处。人人追求圆满,却不知道,即使不那么完美,生活也可以一样过得很有意义。
从前有一位农夫,他每天扛一根扁担挑两只木桶去河边打水,回家的路上,两只木桶一左一右地上下起伏,沿途难免洒下水迹。挂在左侧的木桶中间有一道裂缝,农夫每次去挑水,虽然是盛满两桶,但总会有半桶水漏在路上。可是农夫却并不在意,也不对这只桶进行修补。为此,那只完好的桶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功劳要大一些。而有裂缝的那只桶却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心生羞愧。如此过了多年,农夫总是每天挑着一桶半水回家。
终于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这只有裂缝的桶对主人说:“主人,您为什么不换一只新桶呢?我身上有道伤痕,一直漏水,每次只能剩半桶水回家,我觉得十分过意不去。”
农夫笑了笑说:“你没有看到吗?你这一侧的路边长满花草,十分娇艳,而右边却稀稀落落,没有生气。我当然知道你有裂缝,于是在路的左侧撒了很多花籽。我一直将你挑在左边,就相当于每天给它们浇一次水。这么多年,我经常从路边采摘鲜花、野菜。如果不是因为你有缺陷,我的生活怎么会这么有趣呢。”
不圆满也未必全是坏事,因为有只有裂缝的水桶,才有一路的鲜花绽放。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上天是公平的,没有人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爱情的可能没有金钱,有金钱的却又疾病缠身,身体健康的也未必会幸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娑婆世界本就缺憾,世界如此,人生注定要不圆满。所以,南怀瑾在读《金刚经》参悟“忍辱”后得出结论:这个有缺陷的娑婆世界非常难堪忍,没有一样事情是圆满的,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众生堪忍,受得了。所以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也因为如此,这个娑婆世界上的众生,才最能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