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南怀瑾在讲解《逍遥游》中“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时说,人常会觉得活得很窝囊、很委屈,很多时候迫不得已向人张口请求帮忙。现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人类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欲望也日益膨胀,但是,欲望越大,“其天机浅”,也就是越来越违反自然,越来越远离道。
《圣经》上说,有一场战争不断地威胁着人们的灵魂,外在的世界试图要将人们打倒,让我们屈服于肉体上的欲望,屈服于旁人所做的事。内在生命源于我们的心灵,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需要像保护饮用水那样去保护自己的灵魂,让它保持一尘不染。
人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欲望,不能让欲望像脱缰的野马,反过来冲击人的理性。美国著名的诗人卡尔·桑德伯格说过,“在我的身体里有一只雄鹰,渴望展翅高飞;在我的身体里又有一只河马,希望在泥潭中打滚。”人的内心会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也常常会被人们的评价而左右,你内心的坚持与否会决定你是飞向天空还是陷入泥潭。
陈独秀于1919年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一篇《研究室与监狱》的文章。他提出一种理论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两处,就是科学研究室和监狱。青年人要有出了研究室进监狱的志向,而出了监狱就能进研究室更是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产生的文明才是有生命的、有价值的。这些话听来让人诧异却别有深意,陈独秀并不是以此哗众取宠,而以其作为身体力行的信条。1932年,他第五次被捕,在解往国民党总部南京时,他在火车上呼呼大睡,并不为此担心。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仰慕其名,请他写一幅字,陈独秀挥笔写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几个大字,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在狱中,他视死如归地说:“我脑筋惨痛已极,极盼政府早日提我下狱处死,不欲生在此恶浊社会。”在陈独秀看来,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向恶势力低头,向侵略者低头。
一个人只能顺服于自己的良知,一旦他能决定并且坚持永远不做违背良知的事情,他的为人处世就让人无可指摘。美国的大卫·加德吉尔博士在其风行全美的畅销书《说好不同居》中提到,他十分敬佩已经退役的NBA明星A.C.格林,在36岁的时候他还不结婚,而且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性行为。他对采访的记者说,人们将拒绝婚外性行为视为一个人所能做的最落伍的事情,他认为这根本无从理解。虽然他的行为并不被人们认同,但这不意味着他做的就是错的。即使现在他已是个中年人,但他仍然坚持着少年时的理由,他强调,他的原则没有改变,而他的自尊也没有改变。
格林是幸运的,他没有屈服于别人的眼光和社会的风气,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而在某些时候,有的人即使面对死亡也不屈服,为自己坚持的理想而死,那么他必定名垂青史。布鲁诺是中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后,坚持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托勒密所说的一切围着地球转。他的言论对罗马教皇的统治极其不利,于是众多宗教卫士围攻布鲁诺,罗马教皇还宣布他是“异端分子”,派人24小时监视。面对巨大的压力,布鲁诺选择逃亡而不是放弃,长达13年颠沛流离,在欧洲多个国家漂荡。1592年6月,布鲁诺轻信了被罗马教廷收买的朋友而被捕。在监狱里,宗教裁判对他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但布鲁诺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信念,相信真理必定会战胜邪恶。
面对一个顽石般的人物,主教决定对他执行极刑——在广场上烧死。在被捆到执刑的柱子上时,宗教裁判仍不死心,最后一次劝降,布鲁诺宁死不屈,愿意为他的真理而牺牲。在布满鲜花的广场,在熊熊烈火和浓烟之中,布鲁诺大声宣告:“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的价值!”
在贫穷面前,他不曾动摇;在教皇面前,他从不低头;在死亡面前,他仍不屈服;在真理面前,他永不退步。布鲁诺成为科学的殉道者,但他不屈的灵魂是烧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