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到乡下去探望亲戚,忽然看见村中的人,聚在一处地方,打一个十多岁的小儿,打得浑身是血,身体上已没有完全的皮肤了。我看见之后很是可怜他。我问他们为什么要打他?他们说:“因为偷了东西。”村里的人又拿这偷儿从前的历史来告诉我,我听完了,不停地叹息!现在记出来,给世界上溺爱子女的人做一个警告吧!
偷儿是同我们一村的人,他的父亲名叫郑作如,家里很有产业,只有这个儿子,取名叫珠儿,当他弥月的日子,他们家里请了人唱滩簧,摆酒席,许多亲戚朋友都来贺喜,很是热闹!
珠儿到了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在街上看见有卖柿子的人,就要求母亲叫到家里来选择,母亲正在和卖柿子的人讲价钱,珠儿在后面偷了一只藏在袋里,等到卖柿子的人去了,拿出来给母亲看,母亲看见他很聪明,就去告诉珠儿的父亲,父亲听见珠儿这样活泼,很觉得快活,就拍拍他的头,说道:“我的好儿子呀!”珠儿听着很是得意,后来每逢家里买东西,他一定要想法偷得,以证明自己有本事。
珠儿的父亲,天天吸鸦片烟,珠儿年纪大了一些等到父亲出去了,他要母亲也给他尝尝去学吸鸦片烟,不久他吸得有了瘾,父母也不去禁止他。
珠儿到了十多岁,所有赌博的方法没有一样不知道。输了数十元、百元,一点儿也不吝惜,父母非但不管,还称赞他聪明哩!
珠儿到了十八岁,他的父母都死了,他的胆子更加大了,同流氓做朋友,天天吸烟和赌博,无所不为。不到二三年,他就将父亲所余下来的产业完全用完了,没有法子就此做偷儿了。
今评:六年级 陈育寿
■
这是一个前因后果相对完整的警示意味的叙事文。虽说前后文关于珠儿的年龄可能是个BUG,但瑕不掩瑜,小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将珠儿前半生通过几件关键的事件缓缓写出,紧紧围绕“溺爱是害”这一主题,小小年纪,观点正确,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