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想象,拍卖现场有几十个画廊主人,一看到某收藏家手笔那么大,创下了拍卖天价纪录,当然会立刻上去递名片,从此将他奉为财神,伺候得无微不至。这本来就是“服务业”应有的态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拍卖场满足了部分有钱人的心理需求。就算拍卖场容易买贵,但是买贵的不舒服只扣三十分,炫耀的爽却加七十分。尽管有人喜欢躲到电话后面不露脸,然而更多有财力的收藏家还是愿意在拍卖会上露脸,这种买家使拍卖会高潮迭起。
还有一个特别有心机的小故事。某年纽约有一场拍卖,其中有幅草间弥生的巨大南瓜装置,行情价是一百万美金,但拍卖会的估价却只有三十到五十万美金,可以说是估得很便宜,表示卖家愿意用很低的价钱求现。因为估价便宜,有一位香港的收藏家就向拍卖公司登记,要出手买这件作品,他判断最大敌手是韩国的一位收藏家。因为纽约拍卖的时间是亚洲早上七点钟,韩国那位收藏家就请拍卖公司的某职员早上打电话叫他起床,他要以电话竞标。但是香港的收藏家跟这家拍卖公司的关系特别好,就压迫拍卖公司不要打电话去韩国叫起床。最后果然韩国买家就没有起床联机,而香港这位买家就用四十八万买到作品,等于不到市价的一半。事后韩国买家觉得奇怪,明明没有关机,却没接到电话;拍卖公司则说他们打了好多通,可是都转到语音信箱去了。最后事情就这么蒙混过去了。这种收藏家的意气之争很有趣,他们的财富其实不差这个钱,但就是高兴这一次千方百计捡到了便宜,下次就会好好回馈这家拍卖公司。拍卖公司为了好好抓住这位客户,也愿意在这种事情上配合一次,反正游戏本来就是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