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网吧里的互联网,在改变Martin和Paul的生活
其实,从网吧在中国诞生的那天起,它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意义就不言而喻——它标志着互联网不再是政府、大公司、少数上层人士的专属,网络以“网吧”为载体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走进并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如果没有网吧这个下游产业端的高速发展,中国IT行业也许会倒退5年”,上海川江地区最大连锁网吧的老板黄伟在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时喜欢这么说。也许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网吧以最直接的方式教育着中国新兴消费者们,并用最实际的存在影响着大多数IT业公司。越偏僻的城市,越是如此。
回到这两位主人公的真实小故事。那是1999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午后,电子系的Martin和英语系的校友们一起上大课,英语系的漂亮女生们让电子系的男生们无心听讲。Martin鼓足勇气给一个姑娘写了一个小纸条说想认识一下,这一来一往中也满足了其他传递纸条同学的窥私欲——其中一句话写到“可以把你的OICQ(QQ的前身)告诉我吗?我想在下课后和你好好聊聊”。
下课后,Martin拿着小纸条,迫不及待地跑进了校门外的网吧,熟练地登录了OICQ。在闪电般添加完下午那位女生的OICQ号码后,就开始慢慢查看另外那些闪动不停的好友信息提示。Martin暗暗高兴,因为昨天在OICQ上寻找和添加的十几位同城市的好友们都通过了自己的请求,一下子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这可有得聊了。
2000年,Paul退伍回到自己家乡的小县城,一开始的闲时娱乐主要就是到网吧和朋友们一起玩红警、半条命等单机电脑游戏。直到有一天,Paul看到一位“吧友”在玩一个叫做“传奇”的网络游戏。最初Paul在旁边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感觉很茫然很无聊,只知道电脑屏幕上一个身穿布衣、长得像农民的小人不停地走来走去。Paul与其他两位经常玩单机电脑游戏的朋友一起感叹:“哎,只有傻子才玩这个,没意思”。 第二天,Paul又来到了网吧,发现昨天那两位和自己一样还在说“傻子才会玩这个”的朋友也开始玩“传奇”,并且都大呼“有意思”。禁不住朋友的邀约和自身的好奇,Paul申请了一个账户,加入了进来,大约3小时后,Paul正式迷上了这个叫做“传奇”的网络游戏。
从大学生Martin到退伍军人Paul,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大专院校学生都在网吧中第一次触网,并逐步掌握了互联网的使用。现在的网络业中坚力量,大部分就来自当年的第一批网民。网吧几乎锁住了中国青少年或者中等及以下收入人群的闲暇时间。比起在网吧一个白天30~40元的消费来讲,中国城镇中的任何一个娱乐场所都无法在价格优势上超越网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底,全国网民数量约2250万人,其中20%以上的网民是通过“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上网的;截至2009年底,全国依法设立的网吧达到13.8万家,电脑终端1316万台,网吧网民达到1.35亿人,占当时网民总数的35.1%。网吧的发展,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中国最早的网吧,也许应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诞生的瀛海威公司。当时网民只有数十万,普通人根本弄不清Internet和“英特纳雄耐尔”有何区别。早期网民肯定还记得上海瑞金二路上的“瀛海威时空”,瀛海威公司为了培养网民队伍,特地开辟了一块地方,供网络爱好者免费上网,并定期举办培训活动。事过境迁,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网民以每半年翻一番的速度壮大,终于达到了初步支撑起一个网络产业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