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李斯特--打通德意志的血脉(7)

十个人的德意志 作者:孙世龙


(3)

接任普鲁士宰相的是哈登堡侯爵。

哈登堡也是一个坚定的改革派,但有施泰因的教训在先,他就比施泰因更强调策略性:他在1811年9月14日发布了《调整敕令》,规定农民在把世袭耕地变成自由地产的时候,必须割让土地的1/3给原来的领主,此外,农民要想免除徭役和租税的话,也要向领主缴纳赎金才行。这些新政策就此减少了来自容克地主们的改革压力。

与此同时,哈登堡在城市里大搞工商业自由,取消封建行会的特权,鼓励行业内部竞争。

哈登堡的改革也带动了普鲁士其它领域的改革:

沙恩霍斯特将军开始改革普鲁士军队。他设立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把总参谋部初步建设成了一个平时负责训练,战时负责指挥的专业管理机构,他还开始把义务兵役制转变成普遍兵役制,包括贵族子弟和容克地主子弟在内的特权阶层也必须服役才行。

威廉·冯·洪堡博士则对普鲁士的教育进行了改革。他把普鲁士本来就领先全欧洲的义务教育制度进一步推向深入,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除此之外,他还创建了柏林洪堡大学。

施泰因、哈登堡、沙恩霍斯特、洪堡,等等等等,众多的爱国志士共同推动了普鲁士改革的洪流,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站在这批仁人志士背后的,是顶住了最大的压力、坚定地推动改革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

史料记载,这位腓特烈。威廉三世生性温和内向,甚至可以说是柔弱。如果生在太平时期,他完全可以稳稳当当地做一个守成之君,可是,生不逢时的他却遭遇了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入侵等等普鲁士建国以来从未遇到的艰难状况。面对艰难的时局,这个柔弱的君主却迸发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尽管腓特烈·威廉三世被迫逃离了柏林,可他从来没有像中国几十年后那个同样逃离了首都,躲到承德去的满清皇帝那样醉生梦死。他不遗余力地支持普鲁士的改革事业,尤其是文教事业。

在东普鲁士,他对那些从拿破仑占领下的哈勒大学逃出来的教授们说了这样的话:“这个国家必须用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是因为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哪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腓特烈·威廉三世还说,“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