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王派暂时失势,身为铁杆保王派的俾斯麦也就不再吃香了。1859年3月,他的普鲁士驻法兰克福德意志邦联大使的职务被撤销了,摄政王威廉把他远远地派到俄国去当了大使。
俾斯麦在驻俄国大使的位置上一干又是两年多。他在彼得堡挺吃得开的,原因说起来比较跳跃:各位还记得俾斯麦那个出身名门的妈妈维廉明娜吗?就是那个小时候跟后来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和摄政王威廉一起在王宫里长大的那位。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他妈妈--俄国皇太后她老人家当年也跟维廉明娜玩过过家家。由于有这么一层关系,俄国宫廷都不把俾斯麦当外人看。
虽然吃得开,可是俾斯麦仍然身在彼得堡,心怀普鲁士。1860年3月,他听说国王想换外交大臣,就连忙赶回柏林走门路,可是国王这时早就中风在床,管事的是他弟弟摄政王威廉。威廉对俾斯麦这个老保王派一点好感都没有,压根没理他。俾斯麦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冰天雪地的彼得堡,继续当他的那个大使。
(3)
1861年初,腓特烈。威廉四世去世了,终年67岁。摄政王威廉正式继位,称为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
这位威廉一世生于1797年,正式继位时已经64岁了。按道理说,到了这个年龄,只要身体没坏掉,那么政治手腕应该是比较厉害的了。可惜,因为这位威廉一世本来只是国王的弟弟,并不是王储,所以年轻的时候严重缺乏政治历练。他大哥忽然中风,又没儿子,普鲁士就只好赶威廉这只鸭子上架。结果上架没几年,威廉一世就遇到了棘手的局面。
1860年,当威廉还是摄政王的时候,他让陆军大臣罗恩在议会里提出了军事改革法案。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把普鲁士的常备军从14万增加到21。7万,服役期限从2年延长到3年,同时取消后备军,另外再拨款1000万塔勒作为改革的军费。
这个改革摆明了是用来对付普鲁士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当时普鲁士的常备军都掌握在容克地主手里,而后备军的军官大多来自资产阶级。增加常备军而取消后备军,就是要加强容克地主们在军队里的力量,而让资产阶级彻底和军队绝缘。这样一来,国家暴力机器就都掌握在容克的手里了,有朝一日普鲁士王室要想联合容克地主,一起对付议会,那就容易多了。
可是资产阶级在议会里占多数。按照1850年宪法赋予议会的权力,议会就拒绝批准军事拨款,以这个为理由否决了整个军事改革法案。
因为议会的否决,1861年摄政王威廉解散了议会,重新大选,可在新选举中获胜的还是资产阶级。
1862年,新议会开幕,议会的多数派,资产阶级的进步党不仅否决了军事拨款,而且还向政府提出两项新要求:第一,由议会监督政府的开支;第二,国家经费严格按照议会批准的计划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