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受苦受难(1)

活出热情 作者:(加拿大)戴维·瑞斯比


当发现受苦受难是热情的第三个注释类别时,我们产生了第一个惊喜。《韦伯字典》注释热情为“基督在最后晚餐的夜晚与他死亡之间所受的苦”。这个用法比前两个类别的注释更古老——回到十二世纪,但是却在最近借着非常成功的电影《基督的热情》而引起广泛的注目。在同一个情节里,带茎刺的西番莲花做成的皇冠,被戴到基督的头上。

在十三世纪,热情的意义已经被延伸到一般性的受苦经验了。但是现在已经很少人,在非宗教的背景中把热情这个词解释成受苦受难了。所以对我们所理解的热情来说,这样的解释是很恰当的。

这是很有趣的状况,热情的定义已经从早期受苦受难的观点转变成欲望、感情与奉献的观点。似乎,现代人比较喜欢热情是一个性感、快乐、愉悦的版本。学员们来参加我们的工作坊时,经常都会抱持一个信念:如果他们能拥有更多一些可爱的热情,他们的感觉就会好一些,生活也会更好。当我们揭露“受苦也是热情的成分”时,听到这个不受欢迎的观点,学员们深深地叹息,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我们前面提到的歌手玛莉亚·卡拉斯和伊蒂斯·佩夫都经历着困顿的生命:两位歌手都藉由音乐表达出个人生命的苦痛,伊蒂斯·佩夫声称只有藉由歌唱来唱出她心中的苦痛,她才能忍受生命的煎熬。她把所受的苦具体地化成了热情,并且将热情的生命力带入她的歌曲,后来也带入了她的演出中。事实上,许多被我们定义为热情的歌曲,多半是悲伤与痛苦的歌曲。热情的人所过的生活范围是相当辽阔的,并且去经验苦痛如同经验喜悦一般。  仙蒂:最近我遇到了一个“苦痛有时候会呈现在创造出的热情之下”的经验。

我已经在计算机前挣扎了一整天,试着要写关于热情的文章,但一整天下来没有任何的进展,我觉得反感、抗拒,不安焦躁地开始抱怨了起来,写作这件事有多么的困难。为了要引发我的灵感,我找遍了能与我灵魂对话的音乐。无意间在储藏架的后面,我找到了多年前的一张CD,是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的“高地”(Higher Ground)专辑。

当我聆听这张专辑时,我感到涌现的情感、泪水,没有任何原因,就是纯粹喜悦的感觉与更多的生命力。我感受到从我身体中产生了很深的震动、心口有些颤动,并且与一个比我更大的什么东西产生了连结。

于是我拿起一支笔,一支书写起来流畅平滑的笔,开始写下我的经验。温和的真诚的字句从我的心中浮现出来,而不是从头脑中想出来。我从容地书写,没有机械式的技巧,我感受到开阔的气流〔向莱尔克(Rilke)借用的字词〕伴随着我从休眠状态中苏醒的热情。

这一处我有时会拜访的美好的所在是什么呢?在我这个生命里,我内在的交响乐团里拥有什么元素?如何确保它能再次回来?我能再次回归到这难以捉摸的热情状态吗?它是一个意识的状态吗?一个身体的刺激吗?还是一个感受上的撞击?这些都是。而我相信还有更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