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欣赏《放牛班的春天》(1)

命运光影:电影中的人生百态 作者:李智伟


寻春的世界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心里有阳光的人才会温暖别人,从小在冷漠与漠视

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中容易装满了仇恨。【影情简读】

在人生的众多领域都遭受了挫折的音乐家马修,于1949年来到了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再教育少年学校。

“池塘之底”中的学生都是被普通学校拒绝接受的所谓叛逆、问题少年,学校对待那些孩子们使用的是监狱式的体罚制度。在这里,如果有孩子不听从学监的管教便会被关在黑暗的禁闭室,而情节严重的会被校长体罚。

孩子们并不认为新来的马修与那些体罚自己的学监有什么不同,所以孩子们对新来的马修展开了一系列恶作剧式的挑衅活动:把马修的琴谱扔进厕所;把他的肖像以漫画形式画在黑板上;在课堂上故意的捉弄他。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这些孩子用恶作剧把马修赶出学校。

马修该如何与这些孩子相处,该用怎么样的方式来改变这些孩子们,他们的未来还有救吗?他的音乐能在这里唤醒这些被埋没、被压制了的灵魂吗?

【洞穿光影】

欣赏其实是一种释放阳光、拥有温暖的过程。先哲培根有句名言:“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重山荒芜。”在马修到来之前,“池塘之底”之所以为“池塘之底”,不在于孩子们天生喜欢泥淖,天生不想走在一条光明而且正确的道路上,而在于“池塘之底”的管理者缺少一种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缺少通过鼓励与欣赏去激励孩子们向善求美的爱心和耐心。

心里有阳光的人才会温暖别人,而一个从小在冷漠与漠视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中自然装满了仇恨。那些“池塘之底”的孩子们,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无法挽救的罪恶少年,只是他们被贴上了不良儿童的标签,是校长与学监的体罚加剧了他们的反叛与抗争。在灵魂的深处,这些在“池塘之底”挣扎着与学监抗争的孩子,只是缺乏一种安全感,缺少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

诗人顾城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两句诗用来形容马修最合适不过。马修所处的环境是糟糕的,但他仍然对美好充满憧憬,从没停止过追求真、善、美的步伐,他的到来可以说是这些孩子的福音。作为音乐家,马修无法在成人的世界中成就自己的梦想。他的生活被那些社会中所谓的道理与法则扭曲得面目全非,他也曾一度失去了希望与自信。于是,这个有些失望与落寞的音乐家来到了一群被社会甚至父母所遗忘的孩子中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也是“池塘之底”的一员。所不同的是,作为成人,他有着较青少年而言相对成熟的心智,那些有点叛逆精神的孩子们在他眼里都是可以重新塑造的苗子。

面对孩子们对自己的恶作剧,马修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包容他们、鼓励他们。在马修的认知中,这些孩子是和他一样被社会的冰冷与残酷所伤害的一群人,他们需要有人欣赏并指引他们。这些孩子会因为一个欣赏、肯定的目光而渐渐改变对整个人生的态度。

马修开始尝试用音乐去引导这些孩子,用音乐来抹去孩子们心中的创伤以及对生活的失望。美妙的音乐流淌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从最开始的拒绝接受,到慢慢地意识到音乐的美好,这些“池塘之底”的孩子们渐渐地学会了专注而有序地做着一件让自己和别人都快乐的事情,渐渐地学会了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