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力以赴创造奇迹(2)

闯与创 作者:王国宇


 

讲话时偶尔一声长呃,似乎是陷入了沉远的思考之中。他仍然在告诉人们一些震聋发馈的道理。

“世界上如果真的有所谓的大师中的大师,”《经济学人》曾经这样断言,“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原因在哪里呢?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从1933年23岁时写出第一本书,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版的很有影响力的著作就达到29部之多,真正做到了著作等身。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尤其是哪些关键因素,成就了彼得德鲁克的一生的卓越成就呢?

也许,从他在汉堡时的一段经历,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他没有像他父亲指望他的兄弟那样,直接进大学,然后再读医学院,相反,他到汉堡当上了学徒工。那年他才17岁。当时,他的上班时间是从每周工作日早上7点到下午4点,星期六是中午下班。而在周一到周五的每个晚上,他都会到汉堡市立图书馆读书。“整整15个月的时间里,我除了看书还是看书。读的书有德语的、英语的和法语的。”他每周会到汉堡歌剧院去一次,在那儿,他有了一项改变他一生的发现。

有一天,他观看了威尔第最后一部歌剧《福斯塔夫》的一场演出。当他了解到这部精神激昂的作品是威尔第在80岁高龄时写成的之后,他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与震惊。当有人问威尔第,他为什么在这么大的年纪还要着手编写一部如此充满了挑战的剧作时,威尔第这样回答:“在我作为音乐家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在为追求完美而奋斗。但是,这个目标总是在躲避我,因此,我真切地感觉到一种责任,觉得应该再努力一次。”

威尔第的这一番话给当时才18岁的彼得德鲁克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暗暗发誓:“我一定要以威尔第的这种精神投身于自己的毕生事业。”他进一步下定决心:“如果我能够长寿,我就永不放弃,而会继续努力。”果然,彼得德鲁克在80岁之后,还完成了6部著作,可见,他确实坚持了“威尔第精神”。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问我对自己哪一本书最满意时,我都会微笑着说,‘下一本!’”

那么,什么是“威尔第精神”呢?其实就是一种为追求事业完美而奋斗的执着精神。

“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用威尔第精神鼓舞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对事业的完美执着地追求,从而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完美。

一次他接受《新视角》杂志采访时,记者问他:“你在空余时间里都干些什么?”德鲁克不解地反问:“什么空余时间?”原来,在德鲁克看来,他把一切时间都用于思考、研究、写作和讲学了。彼得德鲁克是真正的全力以赴的典范。

全力以赴者都拥有以下特征:

全力以赴者,他们永远积极乐观、从不抱怨。他们从不自设樊篱,因而总能激发出自身的无限潜能。他们整天都生活在正面情绪里,时刻都在享受着人生的乐趣。他们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总能让希望之火重新点燃。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也还在鼓励自己,并且会尽量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周围的同伴。

全力以赴者,他们会拟定好未来的走向,在争分夺秒的时间战中快乐地前行;他们的事业与爱好同步发展,精神与物质携手上路;他们不会有精神贫乏窒息的感觉,他们对生命对生活有着最高昂的斗志与最火热的激情。

当别人总是在一味慨叹无事可做时,全力以赴者早就先行几步,走在了清新明媚阳光灿烂的精神的康庄大道之上,正在大步地与快乐生活执手前进。

在遇到重大生活危机时,全力以赴者也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头脑清醒、情绪镇静、目光深远、思想睿智,他们会搜索迎面而来的发展机遇,用丰厚的学识与自信的涵养去抓取属于自己的东西。

全力以赴者,心中总是盛满喜悦的蜜,胸中常存无限激情的歌。

朋友,现在就下定决心,开始对你手上必须完成的工作全力以赴吧,出色地完成每一件交付到你手上的工作,你将获得更多成就自己的机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