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远多做一点点

闯与创 作者:王国宇


 

经营企业这么多年,我有一个最大的心得,就是: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中的过程。有时,你不需要比别人多做许多,只需一点点,就可以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曾用一句话总结他的经验:“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

“比别人多做一点点”——这是事业成功者高于平庸者的秘诀。

“比别人多做一点点”是一种极珍贵的工作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每天多做一点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当亨利·瑞蒙德在美国《论坛报》做责任编辑时,刚开始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6美元,但他还是每天平均工作13至14个小时。往往是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工作。“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后来,经过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的长期积累,他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美国著名出版商乔治·齐兹12岁时便到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勤奋,而且常常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分外之事。他说:“我并不仅仅只做我分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我的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多做一点点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做一点点”。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约翰·坦普尔顿把这一定律也运用于他在耶鲁的经历:坦普尔顿决心使自己的作业不是95%而是99%的正确。结果呢?他在大学三年级就进入了美国大学生联谊会,并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并得到了罗兹奖学金。

在商业领域,坦普尔顿把“多做一点点定律”进一步引申。他逐渐认识到只多那么一点儿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那些更加努力的人就会得到更好的成绩,那些在一品脱的基础上多加了17盎司而不是16盎司的人,得到的份额远大于一盎司应得的份额。

“多做一点点定律”可以运用到所有的领域。实际上,它是使你走向成功的普遍规律。

例如,把它运用到足球队,你就会发现,那些多做了一点努力,多练习了一点的小伙子成为了球星,他们在赢得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而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他们比队友多做了那么一点。

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回答是就多那么一点儿。谁能使自己“多做一点点”,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多做一点点”在所有的工作中都会产生好的效果。如果你多做一点点,你的士气就会高涨,而你与同伴的合作就会取得非凡成绩。要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须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学会“多做一点点”,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做一点点”其实并不难,我们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做一点点又有什么困难呢? 

我国著名企业海尔的产品合格率之所以能达到100%,其秘诀就是运用了“多做一点点定律。由于电冰箱对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是家庭中的大件,许多家庭买来之后,都放在房间的显要位置。基于此,海尔对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主要的七项指标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肯定和长久的信赖。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 “多做一点点”。多做一点点,工作就可能大不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做一点点”,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在企业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这样的工作标准:工作要比他人期待的多一点。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同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做一点点”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大到对工作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做的事,甚至只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做一点点”,坚持“多做一点点”,就会把它们做得更完美,就会有数倍的回报。

水温再升高一度就达到沸点,山再攀登一步就可达绝顶,横竿再上移一厘米就刷新世界纪录。就多那么一点,结果就迥然不同。

“我已经竭尽全力了吗?是否我还能再多做一点点?”经常这样提问自己,将让你受益匪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