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三个人,不妨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弗兰克,你现在就是德普;保罗是克鲁斯;罗琳是李。”
三个人闭上了眼,沉浸在对自己角色的想象中。
不知过了多久,博士打破了沉默,问道:“保罗,你告诉我,你所感知到的克鲁斯的做事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嗯……”保罗思考了一会儿,“首先,我是一个很忠诚的人。只要接受了任务,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完成它,但好像没有什么章法。”
“的确,要求自己做正确的事,只是解决了‘脑袋’的问题,但是你并没有解决工具和方法问题。你就是在这个地方摔的跟头,如果你不能尽快地改变自己,永远也不会成长起来!”“零缺陷”博士看着保罗,表情严肃。
“那德普呢,他和我也差不多嘛!”保罗很不服气地嘟囔着。
“德普习惯于‘正确地做事’,按理说,他比你进步多了,因为他还是讲求章法的,但他从来不注重效率,总是认为:只要方向和方法都对了,一切就都对了。事实上他错了!举个例子来说吧:一颗螺丝钉首先要拧在它该拧的地方,而这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就要看怎么拧;第三步,拧十次和拧一次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设想一下,如果20个人为了做一个工程同时去拧螺丝钉,19个人都是一次做对,花费10分钟,而剩下的那个人拧了10次,花费30分钟,那么整个工程就要因为他一个人整整延误20分钟!同时,其他19个人也都必须分别延误20分钟,20个人累积起来就是延误了400分钟,而一个人在400分钟里完全可以创造许多惊人的成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痛惜的浪费!
当然,这种情况在许多组织里已经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了,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每天都出现一次类似的情况,哪怕就出现一次,也许出现两次、或者更多;哪怕每次只是延误了3分钟,或者更少,当然有时也许比20分钟还要更多,如此常年累月下来,那是一个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