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金融危机”——中国崛起路上最大的机会(27)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作者:隋鹏达


 

近年我国国力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大幅扩展。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应对得当,引起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已经崛起”的热议。世界更加看好、看重我国。在此形势下,我国某些人头脑开始发热,忘记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对进入G8、建立G2跃跃欲试。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担心“木秀于林必被摧”,甚至不愿承认我国是“世界大国”,好像一讲“大国”就会背离“韬光养晦”的要求。

笔者认为,两种倾向都没有实事求是,都不利于当前我国战略利益的实现。确定准确的国家定位是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的基础,我们必须尊重两大基本事实: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大国。

一方面,我国具备发展中国家的全部特征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军事实力,距离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14,两国军事力量差距更多达20-30年。在世界人均GDP排名中,我国仍排百名之外,更不用说我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初级阶段,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尚需要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对此国人必须头脑清醒,切不可妄自尊大、自我膨胀。

而且,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从外交策略上讲也十分不妥:将会脱离我国外交的基础——广大发展中国家;还会引起坚持冷战思维大国的警觉及其他国家的疑虑;对于维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也会带来被动。如果搞G2,后果可能更为严重:违背一再宣示的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外交理念,葬送现有的战略伙伴关系,甚至陷入国际孤立。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

另一方面,我国具备定位为世界大国的各种要素

自然禀赋和经济规模不必说,政治上,我国也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社科院世界军力排名将我国列为世界第二固然荒唐,但是排在世界第五六位大概不会引起多大争议。就连科技方面,我国也堪称世界大国。世界大国不等于世界强国,也不等于发达国家。

否认我国是世界大国既不实事求是,又会带来诸多矛盾与困扰:我国是G8+5、G20、金砖四国等大国机制的重要成员,这绝不是发展中小国所能企及的;我国的国家利益快速向全球扩展,我国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我国正在致力于营造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所有这些也只有世界大国才可能做到;如果不是拥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大国,我国在不久前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也决不可能带领“基础四国”与发达国家集团抗争。而且还要看到,不敢承认我国是世界大国,与国际社会的评价和期待落差太大,不利于我国的外交运筹。我国历经几百年的衰弱与屈辱,国民普遍缺少大国意识与大国思维,从解决这些问题考虑,也有必要确立世界大国的定位。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论述,我国国际战略中的国家定位宜为“发展中的大国”或者“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离不开和平稳定友好的国际环境。因此决不可放弃“韬光养晦”的基本方针,不可丢掉发展中国家应有的谦虚与谨慎,不可浮躁和冲动。与此同时,随着国力的增强与利益的扩展,必须在“有所作为”上更富进取精神,不能以坚持“韬光养晦”为由而怯懦无为。“有所作为”不等于高调、张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承担力所不及的责任。首先要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上更有作为。而在非核心利益问题上,如果说也要有所作为,则更多地应体现为在策略运用上拿出更加高明的办法。我国坚持和平、合作、和谐的国际战略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理念,都是“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最佳结合。所有这些理念决不应因为目前这场关于国家定位的争论而发生动摇。

多一点自立自强的大国智慧,少一点一厢情愿的大国口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