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真遗嘱不到皇帝面前,那么一切都好说。其实,我们不妨想,即使遗嘱到了皇帝手中,能有多大说服力?黄宗汉向椿寿索贿,谁看到了?黄宗汉伺机打击报复椿寿,谁看到了?就因为漕运的事情吗?椿寿没有把漕米运出才是事实!
只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椿寿给了黄宗汉7万两银子,但是这个对谁不利?对椿寿不利!
所以,一切都在黄宗汉的掌握之中,椿寿的遗嘱,只是一个小波澜而已。
但是,黄宗汉进京打点是绝对有道理的,他不能让咸丰皇帝看到遗嘱。虽说看到了遗嘱,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害死了椿寿,但是皇帝心里会有想法,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这点绝对要不得!
什么事情是为官者最害怕的?那就是皇帝对自己的怀疑和不信任。
我们再接着谈遗嘱,咸丰皇帝没有见到遗嘱,但是浙江藩司椿寿自杀他是知道的,二品大员自杀,军机处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瞒报!
自杀肯定有猫腻,所以咸丰皇帝决定派一个人去浙江调查。派谁呢?军机处推荐了当时的户部侍郎何桂清,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财政部副部长。调查自然是暗访,钦差大臣出巡很多都是秘密的,所以安排给何桂清的职位是浙江教育厅厅长。
而何桂清也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的进士,这自然是军机大臣彭蕴章搞的鬼!派同学去查同学,能查出东西来吗?能,是什么?和谐!
何桂清跟黄宗汉是同年,这个咸丰皇帝是知道的,但是因为咸丰皇帝没有见到遗嘱,所以他不知道椿寿的死跟黄宗汉有关系,所以他也没有顾忌到避嫌这一说,就同意了军机处的提议。
这样,何桂清就顺顺利利地出了京城。也许很多人要问了,放着财政部副部长不干,下到*门混,何桂清的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
何桂清非但不笨,反而聪明得很。在北京,要想往上爬,多难呀!他到了浙江,虽然暂时任教育厅厅长,但是别忘了,他还有个身份是钦差大臣!谁不巴结?再说,这次下去,是去帮老同学黄宗汉免灾的,黄宗汉是浙江省省长,他为此事肯定感激自己,自己在浙江的前途能差得了吗?
事情的发展完全在何桂清的预料之中,后来黄宗汉升任总督,他果然提拔何桂清做了浙江巡抚!再后来,何桂清一路高升,做到了两江总督的要职,管辖江西、江苏和安徽三省,风光无限!要不是他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时候弃城逃跑,那么入阁拜相也不是问题!
这都是后话,但是我们要记住一条线,那就是:黄宗汉提拔何桂清,何桂清又提拔了王有龄!三个人先后做过浙江巡抚,难道只是巧合?
在后面,我们会慢慢看到王有龄买官后,回浙江任职,在胡雪岩的帮助和建议下,如何与黄宗汉和何桂清共事的。我们也会慢慢看到,为什么都是伺候毒辣的黄宗汉,椿寿丢了性命,而王有龄和胡雪岩却步步高升。比如,后面我们很快就讲到,王有龄在运漕米的时候,也遇到了椿寿同样的难题,但是他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却办得漂亮至极!怎么办的?
做人,真的是需要天赋的!
好了,又扯远了,我们回头接着看椿寿的死。其实已经很明朗了,何桂清到了浙江,不出几天就查了个“水落石出”!椿寿的渎职和行贿都被“公正”的何大人查了出来。最后,椿寿的死因也盖棺定论了,是什么呢?畏罪自杀!
椿寿死了,他留下来的缺由谁去补呢?
王有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