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多以前,我还在读高中,爸爸写了他的第一本教育杂文集子《教育的痛和痒》,是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时的我自告奋勇为该书写了篇序。据爸爸说,很多人夸奖那篇序言写得好,至今我还颇为得意。
现在,爸爸的第四本杂文集《教育的觉醒》又要出版了,爸爸主动要求让我再为他的书写序,可我却有些犹豫。作为女儿,第一次为爸爸的书写序,算是创新,而第二次再来写序,可能就落入俗套了。
思量再三,我还是决定动笔。五年多的时光,一路成长的我见证了爸爸创作的努力和成果,这篇短文或许是对爸爸教育观念的另一种理解和支持,也想从一个侧面对本书提供一些旁证。
在我记忆中,爸爸从来不对我的学习提什么要求,每次谈起学习,总是劝我别累着,别太有压力,成绩名次不重要,不要难为自己。每次讲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总是充满着真诚,语气里总是充满着爱怜,栽仔细的判断过,绝对不是装出来的。在我的读书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督促,更没有训斥,我清楚地知道,这绝对不是因为我非常勤奋或者特别刻苦。那时的我并没有太深的感受,直到现在,回想十年寒窗,似乎只留下了相当淡漠的记忆,才恍然觉察到了什么。
我曾经问过爸爸,为什么第一本书要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那时,千里之外的北京对于我来说只是个遥远的地名。爸爸告诉我,可能是他和北大有缘分。1988年,爸爸教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一位考上了北京大学。2000年,爸爸离开教学第一线,到教育科研部门工作,那年教的最后一届学生中,也有一个考取了北京大学,他说这很圆满。2002年,爸爸评上了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那年9月他代表无锡市获得特级教师称号的老师去南京领奖,当时给爸爸颁奖的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曾经是北京大学的党委书记。
对那所大学,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但自从爸爸出版了那本书,我又为那本书做了序,难免会在心里产生冲动和向往。我知道爸爸从来不给我的学习定目标和要求,但他的心里无论如何不会没有一丝的期盼,只是可能藏得深沉一些罢了,为人父母者的心思其实并不难猜。
也许那是一种机缘,也许那是一次巧合,也许那是一个伏笔。
后来我踏进燕园,让爸爸在和北大的缘分单子上又添了一笔。
而此后爸爸又连贯地写出了《教育的忏悔》、《教育的错觉》,并且都一版再版。目前,全国各地有数百位读者写了读后感,发表在报刊上和网络里。他把这些读后感搜集起来,编辑了《感受赵宪宇》、《你比春天更温暖》和《痛痒忏悔错觉》三部专辑。
我曾经提议让爸爸找专家作序,但他说可以请的人太多,反而不知道找谁好了。我也建议他自己写序,但爸爸说,他该写的都写在书里了。
既然让我全权代表了,那在这里我就替爸爸说几句感谢的话。舆诚地感谢新华出版社,是你们的决定让本书得以出版。真诚地感谢各个地方的新华书店和众多的报刊以及网站,是你们的发行和宣传让本书得以流通。真诚地感谢各位尊敬的读者,是你们的阅读让本书得以产生价值。
而我,在这里也十分真诚地感谢我的爸爸,感谢他对教育的付出,对写作的执着,和对我的良苦用心。
赵田园
2010年12月18日于北京大学畅春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