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战争的本质(6)

质与量的战争 作者:杨钢


她推开大门,带着我走了进去。我一下子就被机器的轰鸣声包围了。她指着生产线上那些穿红衣服、带红帽子的人对我说:“杨老师,您看,这些就是我的人。走,我带您去看看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见我们走过去,一位主管迎过来打招呼。总监把我介绍给他,他便陪同我们,边走边做介绍。我发现,每一个带着红帽子的工人都在认真地做着两件事--一是在不断地挑挑拣拣,二是把挑选出来的产品进行修补。我注意到,戴红帽子的和生产线上戴蓝帽子的人数基本上一样多。他们特别地对我说:“这些人可都是我们挑选出来的骨干啊,眼睛很毒,没有什么能够骗过她们的眼睛,而且她们的技术出众,修补的能力非常之强,绝对是我们公司质量的保障啊!”

我特意站在那里观察了一段时间。没错,她们态度认真,表情严肃,手法娴熟,确实值得公司为他们自豪。不过,那么多挑出来的东西在等待着她们的返工和修补,我真担心她们的身体是否能够吃得消。总监看出了我的顾虑,笑着对我说:“这个根本不需要担心。她们很愿意加班呢,可以多挣钱嘛。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们很有成就感啊!”

是啊,看到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每天都把青春花费到快乐的返工上,我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了!

这让我又想到了在那家非常有名的本土手机公司的经历。他们原本是生产BB机的,后来转为生产手机,势头非常强劲,也拥有不小的市场。我曾经去辅导过他们几次。记得有一次,我在他们的生产车间看到各个班组标示出的某个百分比的“合格率”指标的时候,就问他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比例来表示呢?难道不能取消吗?他们说不行,整个行业都是按照这个比例来的。我问:“能提高吗?”他们回答说:“基本上很难再提高了。”我又问:“好统计吗?”得到的答案是--难度不小。

走着走着,我看到厂区的一角被隔离出来,还有两条生产线,近百人在那里忙碌着。便问陪同我的高管:“那是一个什么工厂?”他告诉我:“那是我们的返修工厂。”

“返修什么?”我问。

他说:“很简单,就是客户到我们的维修点维修,不能维修的,全部都拿过来,在这里集中返修。”

我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说:“这没有办法,因为质量嘛。你知道,质量总是要经过挑拣、经过检查才能产生的。况且我们人是不可能完全检查出问题来的。所以就等着返修嘛!”

我又问他:“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把你的手机拿到工厂来返修呢?

他说:“基本上不可能,除非我实在不得已了。”

“即使是经过了所谓优质返修之后,你对这家企业会有什么样的一种感知呢?”我问。

“那基本没有下一次了,也就是一锤子买卖。”

我说:“好了,那你知道了,这个巨大的返修工厂对你们企业意味着什么呢?”这时候,他们往往很无奈地摇摇头,说:“唉,杨老师,我们非常感谢您的提醒。不过,没有办法啊!这是我们老板决定的,我们只能去执行。”

于是我对他们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最后的结果,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一定是'飞'不起来了。”

当然,这句话他们是不爱听的,但是,几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我当初的预言已经成为了现实!

不过,也有一件让我没有想通的事,那就是我在八九年前去过的一家国内著名的空调生产企业。当时,他们的高管们对未来的市场竞争充满期待,而且雄心勃勃。

我当然关心的是他们如何对待质量以及如何管理质量的。但事实上,我很失望。因为他们对于质量的认知,基本上是停留在我们前面所说的“生产力时代”,不仅以成本和产量为导向,而且完全依靠检验来满足“质量标准”。记得他们的高管曾经带我去参观他们所谓的“秘密武器”,我当时也十分好奇。那是一座独立的工厂,基本上不许外人进出。生产线上有几百人在不停地操作着,一派繁忙的景象。而当我得知这是一家“检验工厂”时,我简直目瞪口呆!

我说:“你们将会因此付出代价。”他们哈哈大笑,说:“杨老师,这一次你可说错了,正是因为我们有如此规模的检验工厂,我们的质量才更有保障,我们才会赢得市场呀!”

几年过去了,他们的市场霸主地位似乎依然稳定,而且他们的领军人物也因此收获了许多的荣誉。虽然,当年与我对话的人们已经不知去向,也许他们曾在暗中嘲笑我“小题大做”,“书生意气”,但是,历史是一面镜子,有些事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定会重演!

诚然,“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固守阵地,而且“检验工厂”在短期内的确可以支持企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这无非是当年法国“马奇诺防线”(MaginotLine)的翻版,终将会破坏企业的管理基础。我坚信,“快乐返工”早晚有一天会失去快乐,收获痛苦。

丰田的发现与答案:我们真的没有质量基因吗?

其实对于同样的“一支笔”,我们可以这么说,假如这支笔在丰田,那么他们会形成一种机制,那就是人人具有“喊停”的权力。同样,当我把这个答案告诉很多的企业,并询问他们能不能也形成一种机制,从而使每一个员工都具有“喊停”的权力时,得到的答案是--不可能,那样的话,工厂基本上就全乱套了、死定了。我说,反过来,为什么丰田就可以呢?为什么大家都在学丰田,可就是学不会呢?

表面来看,似乎谁都知道,丰田倡导一种人人都为质量负责的意识,却忽视了其背后所隐含着的或作为默认前提的两个东西--一个是基本的假设,那就是质量是每一个人的事情,不是一小撮人躲在房间里搞的事情。另一个则是我们对待错误所抱有的态度,那就是一旦发现错误,就要坚决地制止,坚决地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避免问题的重复出现。弄明白了这两点,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整个现场的设置,整个设备的安排,比如说生产线上的“安灯系统”(ANDON),虽是一个物理的装置系统,但其目的则是为了用质量和设备的信息拉动、支撑与实现所谓“人人为质量负责,面对质量要敢于用质量的思维去思考”的这么一种机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