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战争的本质(9)

质与量的战争 作者:杨钢


当你说NO的时候,是会产生三种令人不悦的结果的。因此,在大家习惯于做“和事佬”和“老好人”,不愿意得罪人的氛围里,敢于坚持原则、固守标准,的确需要一种“舍得一身剐”的无畏精神啊!在多数人做事以趋利为原则、工于数量算计的环境里,做质量、谈质量,的确是需要勇气、智慧和忍辱负重的啊!这也因此彰显出质量工作的可贵之处,因为它像试金石一样,很容易就能测试出一个人的品行和潜质。

可以这么说,做不好质量的人,正常情况下,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了,而反过来,能够做好质量工作,将会极大地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组织的一把手都必须从质量负责人中选,为什么有些组织要求所有高管必须要有管理质量的经验。

质量人的感同身受

每当我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都发现一种现象--那些情绪激动的都是我们的质量工作者,有些女性质量工作者甚至会为此掉泪。

记得有一次,在苏州举办的一个沙龙里,我给大家放了一段根据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为蓝本而改编的电影《首席执行官》的片断。影片生动而翔实地为我们本章的主题提供了注释,也使得我们之前所说的话变得真实和鲜活起来。在此,我特地摘录部分场景与大家分享:

(场景1)

轻工局系统各厂领导,头头脑脑的来了一百多号人。此刻厉光远满面春风地坐在孟启虞的身旁,谦恭地聆听着孟启虞局长的夸赞褒奖。

……

孟启虞继续说道:“我希望轻工局系统所有的厂家,都要向东海洗衣机厂学习,各位厂长要向厉光远同志学习,把产量搞上去。为了表彰东海洗衣机厂的业绩,局党组决定,授予厉光远同志'优秀厂长'光荣称号。”

说着,他从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一本大红烫金字的证书,授给厉光远。

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一些人一边鼓掌,一边盯着凌敏和向华看,目光中含着明显的嘲笑。

散会后,凌敏和向华推着自行车从棚里出来。

厉光远赶前几步跟上凌敏和向华,关切地问:“凌敏啊,你怎么一个月才三百台,德国生产线不是很厉害吗?”

凌敏道:“生产线没问题,开足马力我一天就能干到三百台。”

厉光远问:“那你为什么死心眼子,不赶快把产量抓上去呢?”

向华道:“以我们现在工人的素质,一天连十台都干不好,怎么敢放开叫他们干?”

凌敏道:“我们现在正集中力量抓培训,提高工人素质,不然,质量就没法保证。”

厉光远道:“抓质量固然重要,可产量上不去,你们欠的债什么时候还?几百名职工的工资福利靠什么解决?就算职工钱拿少了有意见你不在乎,但是上面的压力你能扛得住?现在上面对产量盯得这么紧,你别让人家觉得你故意唱反调啊!”

向华道:“厉厂长,你倒是好,顺着上面的调子唱,唱出42%的投诉率。”

厉光远听向华揭了自己的底,大言不惭地说道:“哪有42%?纯粹是那些小报记者造谣!实际上不到15%。而且,卖的时候我们是把那些不合格品作为二等品、三等品降价处理的。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他愿意买,怪得着我吗?”

凌敏道:“你就不怕影响你们厂的声誉?”

厉光远道:“首先得有货,才能有声誉。如果市场上连你的货都见不到,还有什么声誉?这两年老百姓日子过好了,谁不想快点享受现代化的生活?这可是咱们家电销售的大好时机。现在是卖方市场,拿纸糊个冰箱都能卖出去。老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