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第一次推动证券市场
1988年11月9日,中央高层第一次着手推动创建中国证券市场,听取《设想》的汇报。
晨9时,在国务院第三会议室,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姚依林和中顾委常委兼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共同主持了汇报会。以下是当时的会议记录。
张劲夫同志说:“总书记让依林同志和我听取有关证券交易所的研讨汇报,看看是否条件成熟提交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一议。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要什么条件?应要国家管理机构审批,管理要严格。”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周建南同志问中小企业股票上市情况。
王波明同志进一步介绍了美国中小企业的股票上市情况。
劲夫同志问道:“你们有没有研究过资本主义有哪些可以为我们所用?我国理论界有人提出社会主义不能搞期货交易,只能搞现货。”
周小川同志讲:“期货有稳定的作用,期货运用好可以促进市场。”
财政部副部长项怀诚同志说:“期货可以分担风险,有利于稳定。”
原国家经委主任吕东同志问道:“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与私有制为基础的企业,股票上市有何区别?”
高西庆同志用以色列国营企业上市的法律规定与具体做法进行了解答。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安志文同志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与投资部门为什么分开?分开是有道理的。专业银行有投资部,不能合在一起,那会产生很大的混乱,所以要分开。我们当初建投资公司,也是为了改革的需要,不能再退回去。”
金建栋同志介绍了目前全国有745家信托投资公司,属于专业银行系统的占400多家。其中37家是经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公司,还有一些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但已经获当地政府批准或主管部门批准的金融公司。
劲夫同志说:“这次要清理,不经人民银行批准的不行。”
依林同志问道:“还有一个问题,即股份制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我赞成股份制,但要弄清实行股份制的企业与现有企业的关系,这里有什么问题需要探讨?企业不透明的话,股份制实现不了,需要评估才能上市。”
张晓彬同志回答了这个问题。
周建南同志说:“现在企业是原有资产不清就发股票。”
吴明瑜同志说:“要建立国际标准的会计制度、审计制度。一个是等企业都搞好再上市;(依林同志马上说:那不行。)一是各部门各公司自发研究,然后变自发为国家有组织地研究,花上一年时间搞研究。”
依林同志插话说:“同意。”
周小川同志说:“市场管理与组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要分开,中央银行是市场的操作者,说到管理,人民银行本身出面不合适。”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同志说:“年轻人花大量时间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我同意证券交易所是深化改革的配套措施。它首先具有复杂性。在公有制情况下,怎样搞交易所?基础工作差,市场发育差,竞争不充分,价格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要加强基础工作。搞交易所可能产生的问题,如投机、市场波动等,总之,到底会产生什么问题心里没底。第二要积极筹备,根据条件逐步发展,开始人才培训工作,着手建立有关法规。以哪个交易所为中心?如北京。国家证券交易委员会领导小组,要不要成立?是由体改委牵头还是由人民银行牵头?”
吴明瑜同志说:“先明确中央哪个领导牵头。”
项怀诚同志讲:“交易所作为明后两年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要早起步,这并不意味着条件具备。交易所的建立应有发育完善的市场,要有严格的秩序为基础,管理上比较健全的企业。交易所需要价格税收体制合理,对人才的要求也很严格。现在实际状况是可能只有几个企业上市。但交易所可以迫使企业面对市场,逐步上市。规范化的市场应是好的企业上市,我国则是买卖亏损企业,这正是中国能走的一步。国外基本上是股票,我国基本上是债券,中国很可能从债券交易起步。目前还是体改委牵头为好!财政部一定参加。”
安志文同志说:“我让刘鸿儒同志参会,他不在京。我的意见是两句话,一是条件不成熟,二是非搞不可。主要是企业股份化条件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已开始交易,要及早解决交易市场问题。”
张劲夫同志说:“我们这些中青年同志,都是搞证券市场的积极分子。(依林同志此时插话说:我也是积极分子。)中心思想是怎样探索所有制的优越性。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现在是企业、市场、宏观管理三个机制。我多年思索公有制怎么个公有法,现在全民不如大集体,要改革财产所有权的问题,用什么方式解决,股份制本身是核心问题,要探讨,我报名做一个志愿兵。体改委为主,我参与,要赶快搞出来。”
依林同志插话:“要紧锣密鼓地搞。”
依林同志最后说:“我讲一个意见,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是不是实行股份制可以解决,也可能股份制是解决因素之一,我对股份制一直支持,资本主义搞股份制是规范的,是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我赞成志文同志的意见,即一是条件不成熟,二是非搞不可。我以前多次讲股份制问题,都让人给抹掉了。困难多,不管有什么困难,要奋斗,搞出来,就是公有制的股份制,这样,经济的灵活性可以大大增加,这个方法我很赞成。怎么搞法,我赞成劲夫意见。”
12时10分,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