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你好棒哦!可以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父母一定要说的50句话 作者:陈琪芬


美国著名舞蹈艺术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Duncan)曾在自传中写道:“大多数父母的教育方式,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机会。”邓肯如此述说,是源于她的父母对她的童年教育经验。孩子总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是个天生的冒险家。但在他们的探索过程中,由于年纪尚小、涉世不深,难免会犯一些小错,一如故事中的小安,将重要的亲子单拿来折纸。其实,当大部分的父母发现孩子在人前有负面的举动时,都会急忙制止,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尽管父母本是好意,但却可能因为不当的言语或行动而让孩子失去表现自己的动力,甚至丧失冒险、探索的精神。

国外的教育专家表示,先从孩子表现良好之处说起,再告知孩子哪里需要改善,是最能顾及孩子感受的教育方法。简言之,先忘却为人父母的生气和忧虑,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了解孩子此刻迫切想要表达的事情,再来谈行为教育,这时孩子才能真正听进去。倘若父母制止或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不但会引起他的反感和伤心,还可能削减孩子原先的学习意愿。假设父母动辄便对孩子破口大骂、言语尖酸,久而久之,便容易使孩子失去探索外界事物的奋进感,也不想积极展现自己好的一面,最终将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对其未来发展相当不利。

举例来说,当孩子爬到高处时,如果只是警告他“小心摔下来!”或者说“掉下来我可不管你!”等诸如此类的话,在孩子听来,充满幸灾乐祸的意味,因此,他们会心生反抗并违逆父母的警告而一意孤行。正确说法应为:“宝贝,快下来!你爬得这么高,妈妈很担心你的安全。”当孩子得到的不是冷嘲热讽而是父母的担忧后,他们自然也就能理解父母的心情而不会违逆了。

由于孩子内心较成人敏感,不恰当的言语很容易使他们的内心受伤。当孩子对自己的某些成就感到满意时,其内心会渴望得到父母的夸奖以及他人的认同或赞赏,但此时,父母若采用奚落、批评等方式泼孩子冷水,不仅会减弱他们的热情,甚至会让他们对父母的任何建议都产生排斥心理。面对孩子脆弱、敏感的心,父母的用语很重要。就如同案例中小安的妈妈先将重点放在肯定孩子上,接着再以和缓语气向孩子说明道理,这样既不伤孩子的心又能让他理解,因而避免了争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