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不见的城市(1)

“激扬”新概念作文获奖者青春文学书系之记忆里的风 作者:孟小卓


青春文学二等奖获奖者作品

看不见的城市

/陈新阳

01

烟渐渐燃尽。

最后几缕青烟扭曲着腾腾而上,细碎地融散于空气中,直到消失不见。

陈原掐灭烟头,轻轻挥手向外面目无表情地道了一声再见,转过身向侧门里走去。刘方朔留意到了他适才空洞的目光:似乎是沉溺于什么事情,又恍惚地难以启齿。对于这些,他有些担心,因为无论怎样,陈原从不显露一丝一毫的心迹。刘方朔怔怔地望着铁栅栏那侧的背影,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疏导。他无可奈何地拎起陈原不需要的几件杂物,准备回校。

刘方朔的学校是离这儿不远的F大,这是他入校后第一次来探监。在F大,大一新生总是很受照顾,他们也总以饱含期盼的目光仰望大学缤纷喧嚣的新生活。

在监狱,则反之。

02

陈原和刘方朔是初中、高中6年的同学,其中同桌3年,上下铺3年。友谊从上一辈就开始建立,“老刘”和“老陈”是下乡时同一个大队的,也就是在他们喝酒吹牛的时候,陈原和刘方朔坐在沙发上为换频道而相识。6年来他们在自行车的催促声中下楼,又在傍晚的山头浮起的夕阳或夜晚的星空下推车经过长长的桂山路然后各自回家。这条路上有5个红绿灯,期间他们走走停停,可以说上半个小时的话。这里曾经6次梧桐叶落,72次月圆,一千余次日落日出;这里的谈话见证了伊战,德国世界杯上意大利的折桂;这儿同样经历了中考、分班,前桌姑娘孙亦心,与12班的足球赛以及种种纷繁复杂的事务、心情。

高考年如期而至的第一分钟,陈原和刘方朔躲开了学校篝火晚会绚烂的烟火和嘈杂的人声,偷偷开了两罐啤酒,坐在可以看见大桥的栏杆上,许诺一起考入邻市的F大。桥上的车辆呼呼地经过,扬起冷风和沙石,轻微地拍打稀疏的树叶。昏黄的路灯照射下来,一片迷蒙。刘方朔喝尽手中的啤酒,把空罐子抛入波光粼粼的湖源江,忽然露出一种楚门式的微笑。陈原看着他,只感到一阵战栗,差点掉下栏杆,也不知道是因为兴奋还是寒冷。

 燥热的六月,地面升腾起的烟气把蝉噪熏得摇摇晃晃。最后一科交卷后,刘方朔仰坐着,感觉呼吸特别通畅。他侧着头,透过窗户看见陈原没有像往常一样等自己回家,而是半低着头,拎着书包独自走进车棚。他的身影很快就被阻隔,无法寻找。正当他隐隐感到奇怪和不安时,前桌姑娘孙亦心从他身后跑过来抱住了他。刘方朔这才从远处的人群中回过神,却发现她泪水涟涟,眼神里却是久别的欣喜和安慰。

03

 “好了,好了,别哭出来,我不是在这儿吗?请你吃白糖棒冰,猪油冰激凌?”

 “嗯……我,我想你啊——你傻站在这儿干嘛啊?”

 “那……我们去游泳?”

 “不好,你以前答应我高考结束去烧书的!”

 “当然,随你啦……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

刘方朔觉得的确很久没有和孙亦心坐在一起吃东西了。

高二开学的时候孙亦心就坐在他的前面。刘方朔经常注意到前方那个皮肤白皙的女生上课时低着头一动不动,然后突然抬起头,紧盯着黑板恍然大悟似地“哦”一声,把周围的同学吓一跳,反应过来后就捂着嘴哧哧地笑。刘方朔清楚地记着,她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语文作业没交,方老师叫你晚自修之前补好”;她第一次转过头对刘方朔笑是因为他把一整张南方周末盖在头上睡觉被老徐看到。

此后早自修刘方朔总在进行“要不要主动帮她拿作业本”的思想斗争。在和陈原各抒己见,仔细斟酌了无数遍后,刘方朔决定周六下午和孙亦心坐同一辆公交车。

他们早早地收拾好书包上了公交车,看见孙亦心上车,赶紧把目光从窗外转向车里。

“Hi,你好啊,孙亦心。”刘方朔招手道。

“你们好,你们也坐这路车吗?”

“嗯,我和陈原到新华书店买点书看。真巧,你回家吧……”

 谈话不可避免地接近失语的时候,陈原站起来,说:“方朔,我有点事儿先下了,你帮我买一本吧。孙亦心,这儿你坐吧,不要紧,离终点站还远着呢,就这样,再见。”

 “再见。孙亦心,坐啊,书包我帮你拿着吧。”

 “那,那谢谢你了啊!”这是她第二次向刘方朔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