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富人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
同样是人,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贫富之分呢?除了出身等先天因素外,对生活态度的不同理解,应该是导致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富人往往在骨子里就深信自己一定会走向成功,是强烈的上进意识支配着他们坚强地走下去;而穷人往往都是“专业”牢骚者,并在满腹牢骚中享受着某种乐趣。他们会不满自己的经济状况,把股市当做赌场;他们会痛恨自己的老板,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他们还会埋怨自己的父母、爱人和孩子,甚至怪罪命运……他们不停地埋怨着身边的一切,但就是从来不反省自己。
蔡立伟是一家银行的实习员工,每天朝九晚五地工作,很多时候要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加班到很晚。看着很多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人开车上班,并且工作轻松,从不加班,蔡立伟很不服气:“凭什么我就要挤公交?凭什么我就要做他们吩咐的杂事?我哪儿比他们差?”他越想心里就越憋屈。
这天,蔡立伟在加班时遇到了跟自己同时进银行的赵岷,两人一见如故。赵岷也对很多人嚣张跋扈的嘴脸看不顺眼。打那以后,蔡立伟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而赵岷也觉得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两人总是利用中午吃饭时间互倒苦水:“凭什么我们做牛做马,他们就作威作福?”“可不是?太不公平了!大家都是一样的,早来两天有什么了不起?”“以后咱们也不干,看他们怎么办!”就这样,所有的闲暇时间都被两个人用在了“互相倾诉”上,还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转正以后怎么折磨后面的人。
然而,等到实习期满,转正的名单上却没有他们的名字。
骨子里相信自己会成为富人的人,大多会选择忍辱负重,他们没时间去理会上级分配的工作是否公平合理,也没精力去算计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比,因为自己不过是个初来乍到的“菜鸟”,抓紧时间学习与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最重要、最明智的。而穷人则不这样认为,他们会在第一时间为自己的平庸表现找借口,并且会积极寻找身边与自己处境相似的“同僚”倒苦水,将别人的不如意当做安慰自己的一剂良药,从而得到内心短暂的平衡。
只是,如果一个人把80%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或别人的消极面上,那这个人在生活中又怎么能抓住占上风的机会?与消极的人在一起,尽管会产生共鸣,获得短暂的平衡感,可也使得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一点一点被消磨掉。时间久了,这些人的内心必定苦不堪言,并在牢骚中变得越来越消极。
很多在“福布斯”榜上有名的富豪都是白手起家,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拥有了今天的辉煌。我们在羡慕别人骄人的成就时,也必须清楚地知道:没有一个人是凭借空想和满腹牢骚而攀上成功巅峰的。
从前,一个穷人向富人请教发家致富的办法。富人说:“最初我也跟你一样贫困潦倒,现在之所以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是因为我每天辛辛苦苦地‘偷呀’、‘抢呀’!第一年,能维持基本生活;第二年,已经不愁吃穿;第三年,我就变得很富有了。”
发财心切的穷人听完,也不仔细问清楚富人究竟是怎样“偷”和“抢”的,就急忙回到老家动手“干”了起来。他每天晚上不是翻墙就是挖洞,进入别人家明偷暗抢。日子久了,家中居然也渐渐富有起来。
不料有一天,穷人再次施展“致富绝招”时,却被官府事先设下的埋伏抓住了,不仅被关进大牢,没收所有财产,就连家中的破旧杂物也被统统拿走了。
刑满释放后,穷人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富人那里,狠狠地埋怨了富人一顿。富人得知他的“遭遇”后,笑道:“唉!老兄,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是抢天的时间、偷地的资源!捕鱼、打猎、种地、盖房……我是把它们偷了、抢了,可这是光明正大的呀!你所偷、所抢的那些都是人们通过劳动取得的,只属于他们自己。你去偷抢,当然是犯罪,能怨谁呢?”
同样是“偷”和“抢”,对象不同,结果就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富人有富的方法,穷人有穷的原因。多接近富有的人,向他们学习成功的方法和技巧,你一样可以成为富人。
当你啃着干面包,别人却在吃大餐时,是否进行过这样的思考:“为什么我只能啃干面包,而那些看起来跟我一样的人却能吃大餐呢?”如果你渴望成功、渴望辉煌、渴望富有,你就必须认清自己与富人的差距在哪里、区别是什么。如果你不想虚度此生,就必须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凡事都要全力以赴,不能有半点懈怠。这样一来,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心态,你也会有吃上大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