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思路决定出路(2)

今天,你创业了吗 作者:张小强


三、既然是投资,要谨慎行事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创业也不例外。所以,在创业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谨慎行事。

创业必须要在自己的把握之内。有的时候,机会太大却非我们的能力所及,也是徒劳无益。所以,和自己能力范围相差太远的机会就不应该去考虑它。如果真的对这个产业有兴趣,也不妨从小处入手,千万不要贪大图快,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一般来说,创业对象大多是在自己原先工作的范围内寻找,其次是亲朋好友推荐的事业。不管怎样,每个人选择创业的目标是基于获利性、可发展性等因素考量。

所以,初次创业千万不能选择一点把握都没有或风险性较大的事业,先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行业去发展较稳妥。

创业不可以太过现实,也不必太过理想化。一般三五年内能够成功的事业都值得我们去尝试,而大部分的事业在开始时都是很艰苦的。所以,我们创立任何事业,都要像瓦匠一样,必须把砖一块块砌起来。一旦出现“空层”,对你事业大厦修筑的危害是致命的。要知道,创业和致富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任何事业的创立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我们必须认识这个规律。

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了解这种特性,容易坠入云里雾中,感到困惑,可是只要耐心经营,多积累一些经验,只要方向正确,事业自然会有起色。请一定要记住我的两个忠告:创业最好先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机会;要创立事业,必须要有将来,而且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只有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

有的时候,做人和做事业有些类似。做人要懂得时刻给自己留有后路,不要把自己逼上绝路,创业也是一样。

现在成功的企业家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的创业故事和传奇经历被年轻人津津乐道,广为传播。可是,要知道,在100个创业者中,可能只有3个能够创业成功,大部分人都是死在了创业的路上。不管一开始他们是多么雄心勃勃,甚至有的人拥有良好的社会背景和缜密的商业计划,却仍然遭遇败绩。

所以,我提醒大家,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不要为了所谓的理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商海,孤注一掷,斩断退路,将一生的积蓄都投了进去,大有不赢就不回头的气概,却往往对失败思考的太少。这些创业者总是太乐观,总觉得成功就在眼前,这种状况是令人担心的。

其实,聪明的创业者在初涉商海时一般都有两种准备:下重注,但留有退路,这才是理智的。所以,当你创业之始就应先为自己营造一个比较稳妥的保护地,认真思考-下每一笔生意的利益得失,并尽力地降低风险。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创业之路走的更稳妥些。

四、既然是投资,就没有“绝对没错”的事情

很多人嘴边常常挂着“创业绝对没错”这句话。对此,我持保留意见。

“绝对没错”什么意思呢?就是来形容那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商业项目,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再动脑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要投资进去利润就会百分之百地产生。

这是不对的。既然是投资,就要清楚商场如战场,稍一疏忽就会失败。

因此,“绝对没错”的说法完全不可取,更是不可信的。

在现实生活中,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创业这么多年来,我还从来没有看到天上掉下这样的馅饼。

要知道,既然是投资,一定存在着风险。

这个世界变化多快,无论是个人,还是环境,都在飞速变化。这种变化的快捷,甚至超过常人的判断。或许你决策所依赖的信息早已过时。那么,“绝对没错”又从何而来呢?

所以,当有人在你的耳边说,这笔业务“绝对没错”的时候,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多思考是不是哪里存在破绽。

这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可以证明我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日报》为了扩大发行量,决定和通用食品公司联姻,让顾客只要购买通用食品公司的食品,就可以凭借购物证明获赠免费半年的报纸。

在很多人眼中,这可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它既可以帮助通用食品公司扩大销量,又可以帮助《美国日报》提高发行量。

为了预防万一,报社要求通用食品公司首先支付5.2万份报纸的费用。可是,有人提出:假如寄回的购物证明大大超过这个界线,有30万张购物凭证寄到报社,免费赠阅的报纸从何而来呢?面对这种询问,报社领导嗤之以鼻,认为完全不可能。

可是后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该项推销计划刚实施的第一周,就有4万人寄回购物凭证;到了第12周,高达50余万人要求免费赠报。为了不失信于客户,报社的各个部门都是超负荷运转,最后财务亏损高达125万美元。

这可是血的教训。它告诫我们,在貌似一马平川的商旅之路上,其实布满荆棘、陷阱。

因此,作为初创企业,我们必须对风险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如果我们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就有可能在遇到风险的时候,付出惨痛代价。

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订立一套严密的计划,哪怕这套计划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创业的目的是一项投资,所以总是以追求利润为基本原则的。

理想也好,梦想也罢,我们都不能把创业想得太过单纯化,只想好的,不想坏的。最正确的创业态度是:先拟出一套“万一失败了,我将会亏损多少”的账目,而不是“这项事业将会为我赚多少”!

例如,你可以先做好要亏损半年的准备,看自己能否撑得住。

如果真的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出现了亏损,自己事先心中有底,不会手忙脚乱;万一亏损金额远低于预算的数字,更能够应付自如。

假如没有一套完整的计划,只知道好高骛远,一旦出现亏损的时候,就会病急乱投医,最终越陷越深。自己种下的苦果还是要自己吞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