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回归本源,从头寻找快乐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作者:李素文


关于快乐心理学的知、情、意,我曾经对一个不快乐的朋友提起过。她听完以后问我:“我现在很不快乐,那我应该怎样改变我的状态,让自己快乐起来呢?”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是很多朋友都急于知道的。有一些不快乐的人会想:“可能是我工作压力太大了,我要赶紧放松一下。”于是他们去K歌,去逛商场。但等一切娱乐活动结束后,还是觉得不快乐,甚至有更加空虚的感觉。

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皮毛,简单地认为玩一玩、乐一乐就行了,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只治标不治本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只能起到暂时的舒缓作用,对根深蒂固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回到最初的本源,也就是认知上去。只有从源头上改变,才能把快乐请回来。

在前面几节我们已经讲过,对事物的认知决定了你的判断,而这个判断会影响你的情感,最终决定你的状态。因此,要改变最终的状态,就要从认知着手。

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有的人深一些,有的人浅一些,也有的人存在着偏差。这些都导致了不同的情感和状态产生。

认知水平究竟取决于什么呢?我认为大致有三点:

首先是生存的环境。

不可否认,一个从小生活在偏远小山村的人,和一个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人,其认知程度是绝不相同的。小山村比较闭塞,通讯没有大城市发达,可能连网络也不普及,那么生长在那里的人其获得知识的途径就少,信息量也少。他对事物的判断就停留在较低的认知水平基础上。

而一个在大城市长大的人,从小就接触最先进的科技,上网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除此之外,他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电视等等途径获得大量的信息。而他所处的人际环境也能够成为他交流、获取信息的平台。

其次是学习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但有的人在步出校门以后,学习能力就退步了,没有用心继续学习,而是停留在原有的层次上。

还有一些人,只学习与他的专业或爱好有关的东西。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广度不够。看问题就不能由此及彼,由点到面。

最后是看透本质的能力。

有些人看问题比较浅,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不会深入地挖掘。比如,有些人看一些不好的现象,不会去分析背后的成因。

要想丰富认知或纠正认知偏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生存环境,开阔眼界

生存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住在小山村的人可以走出来,开阔视野,丰富信息量。而大城市里的人可以走向更具多样性的环境,比如出国走一走,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解不同城市、不同国度的人的思维习惯。

比如,在中国,乌鸦是不吉祥的象征,很多人看到乌鸦都觉得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在巴基斯坦,乌鸦非但是吉祥的象征,而且还是国鸟。

大群大群的乌鸦在街道旁、树梢上悠闲自得地栖息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总是对它们报以友好的微笑。

当眼界开阔了,认知就会提升,你能接受的东西也就多了。

2.提升学习能力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到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到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仅仅只有1/4。

美国人认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因此,要有意识地学习,不满足于原有的知识量。尽可能多地汲取知识,对于喜欢的东西要向精、专发展,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排斥,尝试着去了解,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趣味。

3.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要学会由浅及深地看问题。看到某个问题时,多去想一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去寻找答案。

其次,尝试着找出它的外延,看哪些事物与它相关,或是影响着它,并且排除不相干的因素。

再次,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把它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成熟的体系。

最后,学会抓要点。每个事物都有其关键所在,你应该锻炼自己抓要点的能力,从简入繁,直至一击即中,一眼看到问题的实质。

除此之外,你还要学会总结,把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概括性词句。刚开始时,你可以将它们一点点地写在纸上,这样更加直观。等你的思想更加成熟后,能够在脑海中驾驭它们,就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脉络了。

当你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丰富,更加丰盈时,你的思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原本认为不好的事情,可能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原本认为无从选择的事情,可能会另辟蹊径;原本以为走入了死胡同,却发现原来别有洞天……

眼界开阔了,思维丰富了,心境也会更加从容淡定,不为小事而忧,不为难事而扰。如此一来,快乐还会远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