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打开心,快快乐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作者:李素文


第六章

快乐心理学3

——如何让自己获得真正的快乐

每个人都需要“开心”——

打开心门。

不能打开心门的人,

快乐会被拒之门外。

接受喜欢的,

了解未知的,

即使是不喜欢的,

也要学会理解和尊重。

当一切都能被你坦然纳入心胸中时,

快乐就会马上降临。

打开心,快快乐

曾经有人问我什么叫快乐,我回答:“先开心,才快乐。”

我这里所讲的“开心”,并不是指心情舒畅,很高兴的意思,而是“开”“心”——打开心。

人的心脏出了问题,就要请医生为你拉上一刀,在心脏上做些文章,把麻烦解决了,心脏就恢复了正常。

而有些关于心的问题,并不是心脏科医生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自己把心打开。

当然,这用不着动刀,更用不着打麻药,也不会有血淋淋的场景。因为这是心灵上的疗愈,是灵魂上的救赎。

有些人不习惯把心打开,总是闭得紧紧的,生怕心暴露在青天白日之下,个中原因,自己也未必弄得清楚。也许是害怕别人把自己的心看清,也许是怕外来思想的侵袭,也许是怕坦诚相对会带来伤害。

然而,当你紧关心门的同时,快乐也被你拒在门外。

因此,你若要获得快乐,先要学会“开心”。

尽管“开心”不像做外科手术那样复杂,也不需要专业技术,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的。

固执的人不会“开心”。

他们的心就像一扇铁门,任谁怎么敲、怎么打都丝毫不会动摇。任别人在外面喊破了嗓子,说干了口水,里面的人也绝不会探出头来。执著和固执截然不同。前者是对理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锲而不舍的可贵精神,是信念坚定的斗士;而后者却是死脑筋,钻牛角尖,不管对的错的通通死抓不放,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能放下自己的人不会“开心”。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人,听不得批评,谁说他几句不好,就马上板起脸,转身走开,或者怒目而视,和对方死辩到底。这样的人心中有无限大的自我,以至于装不进别人,完全听不得不同的声音。

曾经受过伤害的人不会“开心”。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受过伤害的人往往会紧闭心门,不去爱,也不接受别人的爱。之所以这样关牢自己,无非是怕再次受到伤害。他们宁可此生孤独度过,也不愿意与他人真诚相对。

整天疑神疑鬼,戒心很强的人不会“开心”。有些人生性多疑,总怀疑别人在算计自己、在说自己的是非。这样的人总站在与他人的对立面上,扛着一面盾牌,疑神疑鬼地打量着周围的人和事。

不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不会“开心”。有些人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就以敌意的态度对待。看不惯这个,看不上那个。这种心态在一些中老年人身上尤其如此,看着新潮打扮的年轻人就叹息世风日下。在一些思想守旧的人身上也常见,把一切新思想都斥之为歪理邪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快乐呢?因为看不顺眼的事情太多了。

正因为这些人不能打开心门,所以也快乐不起来。

要想打开心,首先要接受这个世界。接受好的,也接受不好的。

接受好的很容易,要接受不好的则有些困难。要做到接受一切,除了要有宽广的胸怀外,还有一些小方法可以帮助你学会接受。

1.从某件事里发现乐趣

有时候你可能很轻易地从某件事中发现乐趣,但有的事情则属于慢热型,要好久以后才能浮现出趣味。

因此在面对某些不喜欢的事物时,你不要马上拒绝,而应该给自己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是一个发掘趣味的过程。

2.每天让自己多习惯一点点

有时候我们不接受某样东西,是因为不习惯。比如,多吃蔬菜对身体大有益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你就是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其实在你的思想意识中,明明知道它是好的,是对身体有益的,也想去接受,但就是不习惯。对于这种情况,你不要一蹴而就,不要妄想立刻使情况得到彻底地改善,这样很容易让自己产生反感,变得更加不习惯。你可以从不吃蔬菜变成每天吃三口蔬菜,等习惯了以后再慢慢地增加蔬菜的摄入量。

不仅是饮食方面如此,生活、工作中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你很讨厌某个同事的工作作风,可以每天试着去了解他一点,了解他为什么要那样做,那样做的优势是什么。长此以往,你也会习惯他的作风。

3.以扩知的方式接受新思想

如果你不能接受某种思想或理论,就证明你的知识修养不够。在清末的时候,中国人根本不能理解外国人的吻面礼,认为这太伤风败俗了,男女授受不亲,连单独见面都会招来非议,更何况是当街拥抱轻吻。但在如今,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谊的方式,与道德无关。

如果知识修养足够深厚,眼界足够宽阔,那么你的心和脑就能容纳很多东西,一切都是合理的。

4.不必加诸自己身上,但要理解和尊重

所谓接受不是指要在自己身上实现,一定要做到某种程度,而是指理解、包容和尊重。比如在某个部落中,女人的脖子上都会戴上很多项圈,把脖子拽成令人惊讶的长度。在很多人看来,这难以理解,但那个部落是以长颈为美的,那是美人的象征,所有的女孩子从小就被戴上很多项圈,用来把脖子拉长。

也许你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但这不要紧,只要你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就行了。

5.和谐共处,分庭抗礼

一个以言辞犀利出名的记者在采访某个学者时,事先搜集了几乎所有对学者不利的言论。当他抛出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时,那个学者却每次都轻松化解了,因为他的灵魂足够强,有自己足够坚韧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这也是一种接受,叫做和谐共处,分庭抗礼,即我不要求你们为我改变、称赞,甚至认同,因为我也未必认同你们,那么就请互不干涉,求同存异。

学会了接受,就等于打开了心。当一切都能被你坦然纳入心胸中时,快乐就会马上降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