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儿时的梦想,你还记得吗

你到底在为谁读书 作者:吕维刚


梦想,多么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当我们努力去实现的时候,在人生的历程中却在品尝着各种苦涩和艰辛,可是我们的内心是真正明白的:这些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梦想在大部分人的字典里,定义比较接近“念头”,一闪而过,来来去去,所以,拥有梦想很容易,放弃梦想也很容易。

其实,梦想更应像是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承诺,必须严肃认真地面对它、实践它。

读书就是要将梦想变为现实

儿时的梦想,你还记得吗

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无味。

读书,哪能跟周杰伦那激情四射、帅呆酷毙的双截棍相提并论,更没有争论你是“玉米”还是“笔迷”来得扣人心弦。

其实,你大可不必费劲读书,只要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就尽到了一个合格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头悬梁、锥刺股干吗啊?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如果你真这样想、这样做,也不犯法。

如果你怀疑读书的意义,不知道是在为谁读书,或者说,你是简单地为了读书而读书,当一件事情变成了被动完成的任务,就很难有趣味产生。

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怕苦、怕穷、怕挨饿是人之常情,对于清苦的读书人来说也是如此,那么怎么缓解呢?读书,考取功名,在十年寒窗的苦读中、在一朝成名的渴望中忘却心中的恐惧。现在呢?小学我们读书,是害怕上不了重点中学;初中我们读书,是害怕上不了重点高中;高中我们读书,是害怕上不了重点大学;大学我们读书,是害怕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就这样,我们一直处于恐惧之中,害怕落于人后,以至于将拥有的一切都作为竞争的砝码。在某些人眼里,读书也是如此:它是人前卖弄的资本,是故作高深的源泉,是急功近利的快餐,是临时抱住的佛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大圣人孔子此言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此中的尴尬。

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将读书工具化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很容易在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下走向另一个极端——读书无用论。于是,以读书来缓解竞争背景下生存的恐惧会陡然变成对读书本身的恐惧。

《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曾与人民网读书频道联合推出过一项“读者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读者表示有读书意愿,选择不太想和完全不想读书的读者不到5%。在回答“不读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时,约29%的读者选择“书价过高”,约25%的读者选择“太忙,没时间读”,约20%的读者认为“没找到有价值的书”。

细细地琢磨不读书的主要原因:“书价过高”,是吗?那你买电脑、化妆品、衣服,就不贵了吗?“太忙,没时间读”,是吗?那你看电视、打游戏、去KTV,就有时间了吗?“没找到有价值的书”,是吗?那你认为什么书才是有价值的呢?很显然,这些理由都是借口。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是逃避,逃避读书所需的思考,逃避读书所需的宁静,逃避读书所需的坚持,因为人们被激烈的竞争、不确定人生的恐惧和焦虑包围着,希望在娱乐、喧嚣、懒散中得到缓解。

而拨开这些借口进一步地剖析,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残骸——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读书没有带来看得见的好处,再往下挖,则是竞争背景下生存恐惧的内核。正是因为竞争,人们过于急功近利,才会无视读书如涓涓溪流般的滋润。

读书不是为了他人,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自己。读书是为了自身修养的提高,是为了人生境界的升华,是为了生命意义的崇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再恐惧。

你儿时的梦想是什么?

在我们二十来年的生涯里,这个问题被无数次地问起。青春是一个梦想的世界,我们每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梦。梦想是成功的催化剂,是成功的源泉。因为有梦,我们才能去追;因为有梦,我们才敢去拼;因为有梦,我们的人生才更加精彩。而读书,就是为了使你的梦想变为现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