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1975年一场并非“大萧条”的深度衰退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 作者:(美)海曼·P·明斯基


在历史上,那些存在严重金融不稳定性的时期会导致对金融机构结构的争论,并经常触发机构改革。美联储就是为应对1970年的恐慌而设立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是对大萧条期间银行破产的一种反应。至今,过去二十年中的金融创伤并没有导致任何旨在纠正产生金融不稳定性原因的通过立法实现的重大机构改革,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的金融不稳定性并没有导致早期所出现的那类大萧条。不过,没有出现大萧条并不意味着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采取的最终贷款人干预实际上已经为接下来的通货膨胀爆发埋下了伏笔。在最近一些年份的不稳定性中,经济处于一种在预期要结束的通货膨胀和初始的债务紧缩之间来回摇摆的状态,这是我们使用避免债务紧缩和大萧条办法的副作用。

最终贷款人操作的本质

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于1974年10月8日宣布破产。当时这家银行拥有36亿美元的资产,大幅低于1973年年末该银行财务报告中的50亿美元。富兰克林国民银行面临的困境在1974年5月初就公开化了,从那时到1974年7月末,总资产下降了9亿美元。在同一时期,对存款人和其他银行的负债减少了16亿美元,货币市场债务降低了8亿美元,在国外分支机构的存款减少了5亿美元。29亿美元的存款减少被资产减少和14亿美元的美联储的借款抵消。[ 接下来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下研究,Andrew Brimmer,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the Management of Bank Failure(Washington,:Brimmer,1976)。在1984年那场“不可避免的”芝加哥州的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的破产中,美联储的最终贷款人干预行为要比在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中大得多。]

当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困境公诸于众后,它就不能再购买联邦基金或者不能再销售大额存单(超过10万美元并且未保险的存单),这种状况称为恐慌。为了使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在存款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还能够履行付款义务,美联储借给它14亿美元。这样美联储给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进行了再融资,这种情况下的再融资,换句话讲,可以使一个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市场抵御挤兑风险,这是最终贷款人最重要的功能。

在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宣布破产之后,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开始介入,并安排了另一家银行——新组建的欧美银行和信托公司(European-American Bank and Trust Company)接管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办公机构和存款债务。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破产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所有不良资产,并对所有的存款人给予完全保护,甚至对那些存款超过法定保险限制的存款人也一样予以保护。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把不良资产纳入自身的资产组合中,并从联邦储备银行已经接受的作为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借款的抵押物当中对后续接管者支付现金或者银行可接受的资产。当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把不良资产纳入自身资产组合,并支付给欧美银行现金和可接受的财产时,它就保证,除了普通股股东权益外,所有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债务都将得到偿付。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就扮演了一个最终贷款人的角色。

在1973年末,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拥有已发行的超过40亿美元公开市场票据;在1974年末,该行业共有7亿美元这类票据没有得到偿还。当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在建设贷款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变得众所周知时,就会发生挤兑。结果是,大约33亿美元的公开市场票据被注销,并且为商业银行的贷款所取代。当商业银行给潦倒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进行再融资时,它们也扮演了最终贷款人的角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