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整天为了什么疲于奔命

你到底在为谁生活 作者:吕维刚


 

第三章 生活,悠着点儿过

生命不是只争朝夕的拼搏,也不是步履匆匆的消耗。慢下来,灵魂才能跟上脚步,心灵才会绽放光彩。生命的价值,并非需要马不停蹄才能显现,慢下来,也许生命更饱满。

悠着点儿,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姿态,一种认知,一种能力,一种心境,一种时尚。

你整天为了什么疲于奔命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无限追求,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高速运转阶段。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1707人参与)显示,84.0%的受访者确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加急时代”了,“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在疲于奔命”成了多数人的共同感受,而明确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8.3%。(2007年7月2日《中国青年报》)

调查显示,“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是当代人的共同感受。在71.1%的人看来,这也是让他们着急上火的最主要原因。至于“加急时代”的最突出表现,60.2%的人觉得是“生活节奏加快”,54.7%的人认为是“浮躁,踏实不下来”,53.4%的人的感觉是“越来越没有耐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整个时代都在加速。这时代中的每个人,就这样被裹挟着开始了无休止的奔忙。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的时代像一台拧紧了发条的机器,无休止地高速运行着。所有人的体力和精力都在透支,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到底在哪里,究竟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这不得不使人感到茫然、焦虑和无奈。

半辈子用来赚钱,半辈子用来“还债”,诸如住宅、子女教育、医疗等都在等着“要债”,不由得使人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生物链,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个人资金链绝不能断裂。

我们不能把矛盾归咎于发展,也许只能说这发展不够平衡。我们也不好把矛盾归咎于攀比,毕竟这是人之常情。有发展、有比较才能有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进步的速度总是不太一样,有先有后。先有先的压力,后有后的烦恼。也许,不知道为什么而疲于奔命的人才是真正郁闷的。相比之下,能够痛并快乐着的人简直像是天使,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对于我们而言,工作固然不代表生活的全部,但如果失去工作也许将会意味着失去全部。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已经习惯了疲于奔命,终极指向自然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上了大学之后,我们依然要为各种等级证书疲于奔命,目的是为了毕业时能争取到一份好的工作;即使你有幸得到了一份好的工作,依然容不得丝毫懈怠,看看日渐飞涨的房价与不断攀高的物价,再看看周围严峻的就业形势与诸多虎视眈眈的目光,你怎能停下自己疲于奔命的步伐?只要工作机会依旧稀缺,而我们的幸福又不得不维系于工作之上,疲于奔命几乎也就成为了我们难以摆脱的宿命。

几乎每个人都在疲于奔命,疲于奔命源于压力,而压力正是来自对未来的危机感。经历过多次的压力传递,以及疲于奔命的社会气氛的渲染,即使衣食无忧的“精英群体”也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变得疲于奔命起来。他们不仅仅是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样需要积蓄资本以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

2005年,《新周刊》曾以“中国欲望榜”为题作过一次网络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更多的钱”,其后才是“环游全世界”、“开名车”、“住别墅”等。“更多的钱”为什么会成了国人的“欲望之首”?这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可以肯定,多数国人都没有葛朗台那种数钱的癖好,他们之所以想挣“更多的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要花“更多的钱”。回顾金钱欲望激增的这几年,正是物价不断上涨的几年,大到住房、医疗、教育,小到一个馒头、一碗拉面,每一次价格变动都无一例外地牵涉着众人的目光,如果泯灭了赚“更多的钱”的冲动,失去了疲于奔命的劲头,人们又将何以应对?通过这个榜单不难看到,多数人都在幻想着扫除后顾之忧之后再去享受生活,但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我们往往要付出更多,其中自然包括享受生活的乐趣。

因为疲于奔命,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不时见诸报端的“过劳死”、“讣告”也一再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人生的道路上,何必总是出于无可名状的恐惧一味地疲于奔命?为什么不经常停下来欣赏沿途的风光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