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说法,或许有些刻薄了。对殖民地时代的情况我不太知道,但在现在人口稠密的西九龙,香港特区政府正在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文娱艺术区。香港对任何城市设施建设都会广泛征询公众的意见,他们想到要干什么,提出来要干什么,一开始不是政策,而是建议,譬如说打造这个占地42公顷、由政府斥资的土地咨询文件,展开为期三个月的公众咨询,建议区内42公顷的土地,四成属文化设施。约190亿港元的文化项目,先要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而且绝不是作秀,不是走过场。公众有什么意见,都是要公开、透明地发布的。而公众若是不认可,可以游行、示威,在媒体上公开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他们不但有充分发表不同声音的渠道,也有可以充分发泄怨气的管道。我觉得,这就是香港最大的也最值得我们羡慕的文化。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核心文化艺术设施咨询委员会经过广泛的咨询,对西九文化区的综合功能进行了最接近公众满意度的规划,除了文化艺术设施的投入,其中的四成土地用于住宅和酒店建设,而住宅项目不多于两成,其余两成土地用于餐饮、零售及娱乐。为此,香港特区政府还专门成立了西九管理局,以自负盈亏方式,发展和持续营运西九文化区的各项设施。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表示,西九文化区在营运的首46年,不但不会用纳税人的钱来搞文化,而且可为香港经济累积带来700多亿元的增值额,在工程建设和以后的经营中,估计可以为社会创造超过11000个就业职位,30年后可望超过20000多个。此外,这里每年还可以吸引超过450多万来港游客,为香港每年额外带来37多个亿的旅游收益。看看香港,想想内地,人家是在经营文化,而我们一说搞文化就是政府出钱、老百姓大出血的赔本买卖。而他们又是货真价实的在投入文化建设,包括分两期兴建十多个不同类型、规模,适合不同表演的艺术演出场地,包括音乐厅、戏曲中心、大剧院及大型演艺场地,还有博物馆、展览中心和其他文化设施。而在博物馆建设方面,这里将建成一个打破传统界线、以时代特色发挥博物馆功能的崭新文化机构,使视觉艺术融汇于日常的生活中。
尽管有资本与商业运作,但特区政府明确表示,西九文化区绝对不是商业区,而是一项为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策略投资,这个文化艺术投资是以愿景来带动,不会单以财政收益来衡量其价值,需要从更加广阔及更具策略性的角度出发来审视艺术及文化发展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可见,文化建设是这里坚定不移的一个核心念头,那就是把这里打造成大香港最大的中文旅游门户。反而是我们内地的许多文化设施大都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商铺,书店变成了时装店,文化馆变成了饭馆。到底谁有文化谁没文化?要看你怎么理解文化和文化的真谛。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启德机场就在九龙的地盘上。它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随着香港新机场的启用,现在这里变成了一个风光旖旎的游园区。这或许也是香港人特别善于经营的天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