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围村里的苦难香港史
香港曾经有过太多的围村,遍布几乎整个新界,元朗、厦村、十八乡、锦田、大埔、粉岭、上水、沙头角、打鼓岭、沙田、屯门……每个村落里都有一个血缘聚居的家族。而这些围村,都在村寨四周建起了石墙。这是为了阻挡来自海上的海盗,也是抵抗乱世中多如牛毛的盗贼与土匪。在清朝初年,一度发布了严厉的“迁海令”,强令沿海人民内迁,当时沿海一带几近无人区。到康熙八年(1669年)后,这些内迁的居民又获准迁回旧地,在重建家园时,他们更是在四周筑起高墙,还有的挖掘护城河,安装铁闸门。可想而知,当时的老百姓是何等缺乏安全感。这种用高墙围起来的村庄,也就是围村。到了乾嘉期间,客籍居民迁居新界的越来越多,这些新迁来的移民又多在原住民毗邻的山谷丘陵开荒种地,建起了一个个新的自然村落。这些新移民和原住民由于语言、风俗不同而互生摩擦,更主要的还是为了争夺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时常发生村与村之间的械斗。俗话说:“强龙斗不过地头蛇”,新移民在与原住民的争斗中难免吃亏,受到原住民的侵迫,为了防卫自保,他们便又在围村之内建造围屋,聚族而居。这些围村中,着名的有锦田吉庆围、沙田曾大屋、上水围、粉岭围,以及黄大仙的衙前围等。香港新界的其他着名围村还有沙田大围村、田心围、三栋屋、上璋围、龙跃头五围。这一个个围村,与这片土地以及生活于此的人类如同订立了生死契约,在这片离大海最近的土地上相互守望,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然而,这些围村、围屋和围墙带给他们的安全感,或许只是一种幻觉和错觉,他们封闭和围困的只是他们自己。英国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占领了这里所有的围村,也一下就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幻觉。
要说,这里和香港不同,它并未割让给英国,从来没有,而是英国从中国强行租借的一片土地,但无耻的英国人却把这里称之为New Territories——新领土,而中国人则把这里称之为新界——新的边界。英国人的强盗逻辑可以理解,中国人的高度默契却令人匪夷所思。在英国租借、接管和统治新界的历史上,有一个人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骆克,时任港英政府辅政司James Stewart Lockhart。据说,此人是个中国通,他把中国人的心理琢磨透了,自称服膺儒家的“仁义之道”,反对殖民者的种族主义。然而正是他,第一个受英国政府之命对新界进行调查,随后便提出了一系列殖民主义主张;还是他,先是蓄谋违约侵占了九龙城,又在新界北部陆界的划界谈判中违约多占了中国领土;在英国强租和接管新界的整个过程中,新界当地居民对英国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武装抗争。又是他,积极参与对新界居民武装抵抗的镇压。在新界民众的反抗最终失败后,仁慈的骆克先生又伪装成中国和新界居民的朋友。你不能不说,此人还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中国通。
随着香港的城市边际的不断拓展,这些围村逐渐被一个卫星城和新市镇遮蔽和覆盖。如今,你到了香港,如果想去看看客家人的围村,肯定会有人对你说,去看看三栋屋吧。
听说,这已是香港尚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围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