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赴日乞和。日本索要赔款三万万,还要割占辽东、台湾。李鸿章据理力争,伊藤则气焰嚣张,只是在对手遇刺后他才略作让步
在日军将北洋舰队舰船全部俘获的当天,日本政府声称:清国必须另派议和大臣,这议和大臣须有允偿兵费、朝鲜自主、商让土地及与日本日后办理交涉能画押之全权。慈禧太后因山东新败,更是求和心切,得讯后便一人作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乞和。
李鸿章受命后即着手安排随员,他让出使过日本的儿子李经方任议和参议,任罗丰禄和二品顶戴候选道伍廷芳为参赞,聘前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以候选直隶州罗庚龄为东文翻译。安排就绪后,李鸿章携一行人于3月14日晨从天津乘德国商轮启程。船至途中,突然狂风大作,平静的大海顿起惊涛骇浪。从这狂风怒涛中,李鸿章隐隐感觉出一种不祥之兆。
经过五天航行,李鸿章一行于3月19日晨抵达马关。码头上冷冷清清,几位日方的接待人员把他们接至引接寺旅馆住下。
次日,日方即与中方在马关红石山下安德天皇祠旁的春帆楼会谈。日方谈判代表团阵营强大,它以伊藤博文首相和陆奥宗光外相为全权办理大臣,随员有内阁书记长官、外务书记官、外务大臣秘书官、外务省翻译官、原驻华使馆书记生等。
李鸿章想在谈判中争取主动,在与伊藤博文交换敕书后,即令罗丰禄宣读拟请停战的英文备忘录,以求在开议和约之前两国军队即行停战。
可是伊藤博文听罢,却说此事明日作复,并问李鸿章:“此次贵国修好之心诚否?”
李鸿章连忙表白:“我国若非诚心修好,必不派我;我无诚心讲和,亦不来此。”他进而以中日同种亲睦与西方抗衡说来打动伊藤:“贵我两国乃东洋之两大国,同种同文,利害攸关。我国与贵国提携,共图进步,借以与泰西争衡,防止白色人种之东侵,此乃两国之共同愿望。今虽一时交战,终不可不恢复和平,且冀更进而为亲睦之友邻。切望贵我两国将为东亚之两大强国,以与欧美持久对抗,庶几变今日之不幸为两国深交厚谊之基础。今我国人虽有多数怨恨贵国,而我对贵国反多感荷。缘我国有识之士,鉴于今日之大败,必有所觉悟。倘能恢复两国之和平,以其唇齿相依之关系,促进国家之兴盛,永保东亚之和平,则足以实现两国之宿愿。”
伊藤博文听了,并未答话,只和陆奥外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心想,如此高谈阔论,不过是想借此引起我国的同情,间以冷嘲热讽以掩盖战败者的屈辱地位;尽管狡猾,却也令人可怜。当李鸿章提出借用日本电报局向国内发密电的要求时,伊藤正中下怀。他正要通过电报局掌握其密电码,以破译李鸿章与清廷往来密电的内容,好使谈判更为容易,于是故作热情地说:“中堂之要求可格外通融,前张、邵二氏来此,本大臣未曾允电。”
李鸿章连忙致谢,又为张荫桓、邵友濂不熟悉对外事务而致歉。不料伊藤却以目视曾随同张荫桓、邵友濂来日本求和的参赞伍廷芳说:“张、邵之失败,此人亦不能无过。”说得伍廷芳赧然无语,李鸿章则赔着一脸干笑。
伊藤博文这时也微微一笑,接着说:“忽视外交上专门性事务者,不仅贵国而已,他国亦间或有之。中堂应该承认,不遵守外交之惯例,不能受到应有的礼遇。”他把日本前次拒绝和谈、不想早日议和,并制造清国和使全权不足的借口硬说成是对方不懂外交惯例的过错,借以羞辱李鸿章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