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伦敦被难记》流传世界(3)

帝制的终结(上):甲午之殇 作者:胡为雄


康德黎叮嘱道:“你可要一路多加小心才是,再也不能出差错了。”

“甚谢老师的关心,我自会持警惕之心的。吃一堑长一智。此次蒙难,若不是老师鼎力救助,怕是再也见不到老师了。”

“这是你的运气好。”康德黎却笑了笑,他转而问,“半年来,你在伦敦读书、考察,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孙逸仙以两字相答:“革命。”

康德黎听了颇为惊诧,忙问此话怎讲。

孙逸仙说:“学生数月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

康德黎点了点头,以示赞同,进而问道:“你离伦敦后将何往?可有改造自己国家的万全之策?”

孙逸仙答道:“予意在再造中国。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虽是从精研欧美民主国家政治、经济中得到启发,却源本于吾国之古代。夫仆虽目不得睹尧舜之风,先王之化,然心伤鞑虏苛残,生民憔悴,必将纠合英雄,建旗倡义,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

康德黎闻言颇为赞许。但在离别之际,他又有些伤感地说:“君将东归,可惜我不能为你再做点什么了。”

孙逸仙对他说:“老师救助之恩已使学生感谢不尽,安敢再有烦老师。学生所能报答者,唯有致力于革命。我革命党一旦获得成功,对整个欧洲,尤其对英国人,将是一有利之举。若老师能动员贵国朝野舆论,批评贵国政府保护中国现政权的错误政策,则是对学生的莫大帮助。”

康德黎又叮嘱他的学生日后宜多注意人身安全。孙逸仙则说自己在大英博物馆研读了不少法律书籍,对国际法已了然于胸,尽请老师放心。言毕,孙逸仙即与康德黎及家人吻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